前阵子看完台剧《俗女养成记》,每一集都是一会哭一会笑得看完,觉得自己跟女主角太像了。
女主角陈嘉玲是个38岁的大龄女青年,从台南考到台北读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留在台北工作。在大城市奋斗快20年,一口流利的英语,出入高级写字楼办公,事业看起来很稳定。即将要和相恋四年的男朋友结婚,一切好像要走进“理想状态”。可是在一切即将就绪的时候,陈嘉玲选择跟男朋友分手,也离职了。婆婆买的房子,婆婆帮她挑的婚纱、妆发,老板安排的工作,好像每一件事,不管她愿不愿意,她都只能是接受。她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执行。这不是她要的人生。
但什么是她要的人生,她也不知道。浑浑噩噩在台北待了一段时间,直至弟弟把她接回台南老家。跟家人相处的过程,有些记忆又被唤醒了。阿公在她小学时候得奖的作文后面写上:一日平安一日福,条条大路通罗马。
看到爷爷这句我就破防了。
想做人上人,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是陈嘉玲,也是我。
一个十几年都在台北奋斗,一个近十年都在深圳;一个不想回台南,一个不想回汕头;这两个人都容易跟家里人吵起来,觉得家人不懂自己;这两个人都做了很久的特助,听起来很像职务不错哦,只有自己知道干的是什么事;这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但折腾好久后,发现自己离理想的样子很远。
当陈嘉玲再次回去台北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她你觉得快乐是什么?十年后的自己,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个问题让她一下子就放下内心的纠结,她决定回台南老家生活。那里没有光鲜亮丽的职业,也没有24小时便利商店,但是那里有爱她的家人。她选择了内心的安定与温暖。
谁规定了,只有一种样子才是成功。谁规定了事业成功是人生第一顺位?在台南跟家人在一起就是可惜?到底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真实存在我们生命里。
刚毕业的时候,我好希望有天能实现星巴克自由。偶尔进一次星巴克一定要拍照po上微博朋友圈。
后来,我会去买星巴克的会员卡,也会不时跟同事朋友去探店。深圳大街小巷的咖啡厅,就算一周安排一个也探不过来。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天我发现我对探店没兴趣了,对在好看的店里拍照这件事也没兴趣了。我觉得这件事很虚,可能我会在朋友圈得到很多个点赞,但意义呢?好像这些都只是做给别人看。我不太喜欢。我开始喜欢上拍视频,小小一台手机,几乎没有手法的拍摄,可是看回视频,你会发现,真实状态下的我们已经很美,表情自然,笑得很开心。
不管是陈嘉玲回台南的选择,还是我不再喜欢做一些给人看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接受了生活可以有很多面。
刚毕业的时候,我也曾对回老家发展的同学朋友感到惋惜。现在想来我当时想法好幼稚。人生不是单选题,它是开放题。生活不应该只有一个样子,我可能最终也活不出一个成功耀眼的人生模板。但它也是有意义的。
当我不再限制自己应该去争取过上怎么样的成功人生,我突然觉得放松很多。说不上对或错的人生,用心过好它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