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之下的,才是真相。
而真相却是最冰冷而不带感情的化身。
感情滤镜之下,我们总不免轻易被感情点燃。
很多时候,身体与需要温度。
这让我们感情占据主导地位。
更多时候,人们却不容易去相信冰冷的数据。
而走去了窄门,
明明知道山洪这边己经人满为患,
仍然要冲上前去,感受这些温暖,直到崩塌。
作为个人,很喜欢经济学对资源最优化配置的想法。
资源如果不被最优化的人去使用,最后就会耗散掉,
因为扭曲了最优化的配置,我们最需要走更加迂回的路去竞争资源。
比如,房屋限购,富人可以迂回去通过收购民工的身份证去进行房产炒作。
明明去需要IPHONE不以出价高低来进行资源竞争。
最后黄牛却可以用来赚取差额利润。
学习得经济学越久,就越发觉,看待真实世界的规律,是需要撇除开感情的。
因为,只要出价够高,需求者就会变成供给者。
只要价格足够回落,供给者就会变成需求者。
当我们一味去认为政府应该削弱富人去补贴富人。
这是感情的方法。
正如春运的火车票应该按出价高低来排序。
最后却被群情当中的“刚需”来盖棺定论。
现实是冰冷的,并没有任何一种标准适合用公平来包装。
再次说明了,群情未必是真相。
在最容纳不下温度的数据真实里面,才蕴藏了抽象而高维的真相。
有人“相信看不见的手”
有人“坚信看得见的手”
仅仅是因为前者抽象,难以形象地被信仰。
而后者被政治筑起温度,却让人与真相渐行渐远。
前者至此,尚未崩溃。
而后者,每隔几年,依次崩坏。
东与西,无一例外。
这再次证明了,面对复杂系统,
你的选择承认系统是复杂不可控,
还是线性可以调控。
而往往在经济、政治当中,都无一例外证明了。
真实世界的航向,总由规律决定。
而非人体内的真实温度,感情与同理心所赐。
认知到最后,一定是信仰,
信仰是每一个最后的永真处女地。
只有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活得出自我世界当中的逻辑自洽。
我相信数据,相信规律,相信人性,而非感情。
而这最宝贵的资源,为了不被错误配置而耗散。
我也只留给最值得珍视的家人,而非全部。
或许这很冰冷,但是在真实世界面前。
余温一旦过曝,定必耗散。
看待群体,更需要规律与真相,不以人为转移。
看待自体,需要温度感情,以人为转移。
真相并那么平易近人,但关键还是那句,
Believed it or no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