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常听人将性情两字挂在嘴上。究何谓性情也?照字面上的说法,应指是人的禀性和气质,但在具体行为划分上,人的性情不是一句话能讲得清楚的。若从名人中找出一位在此表现最强烈的话,非清朝末民国初易顺鼎先生莫属。易顺鼎的三副热泪说,不讲是惊世骇言,起码也是一种大爱至性人的真情流露。
易顺鼎取号“哭庵”。他说:“人生必备三副热泪,一哭天下事不可为,二哭文章不遇识者,三哭从来沦落不遇佳人。此三副泪,绝非小儿女惺松作态者可比,惟大英雄方能得其中至味。”
易顺鼎生在官宦之家,光绪元年中举,光緒十四年授按察使衔,赏二品顶戴,这官闲职意味多一点,有点类似现在的巡视员。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他两次潜台,协助刘永福抗日,后终因不敌强冠,败回大陆,说及丢台切身之痛,他嚎啕大哭。此乃“一哭天下事不可为”。易顺鼎旧学功底深厚,作诗设色奇丽,用意新颖,技巧有过人之处。但后来白话文逐渐流行,旧诗写作不再吃香,他的古诗歌功底也难以得到社会共鸣,曾被文人圈里捧为写诗王子的易顺鼎不免感苍流涕。此乃“二哭文章不遇识者”。大事不可为,文章无人识,易顺鼎晚年移泊京城,出入歌楼妓馆,混迹梨园,恣娱声色,风流自赏。他喜欢上当时名伶金玉兰,可是此时的易顺鼎人生辉煌时期已过,且年老体衰,经济状况又一般,年轻貌美的金玉兰并不喜欢这么一位男人。为了与金玉兰见上一面,易顺鼎费尽心机,使出许多办法,但均遭拒绝。后金玉兰不幸得猩红热而身亡,在尚未入殓时,易顺鼎上门吊唁,他不怕传染,坚请扶尸一哭。此乃“三哭从来沦落不遇佳人”。
易顺鼎一生,确实是以自身所为,实践了这三副热泪,可见其为人的纯粹及不虚假,乃真性情人也。
反观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朋友,做人行事,孟浪与轻率充满其言行之中,当听及批评之声时,急为自己辩解,说性情中人,请多多谅解。这其实与真正的性情二字内涵相差很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