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与时间做朋友的人,从来不会输
正文:
本周正式复工,比起在家时,少了时间的自由,多了赶路的奔波。清晨写作也调整到了晚上,这两次的日更文章几乎都是踩点完成。
本该是挺充实的一天,可最近写日复盘时,却发现不知道自己都忙了啥,这让我开始犯了嘀咕,时间都跑去哪儿了?
1、
今早上班的路上,又记起这个事儿,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得做点什么。于是马上安装一个时间记录APP,开启了一天的时间记录。
很早以前读《奇特的一生》时,就被柳比耶夫的时间统计法所深深震撼,如法炮制了一段时间,终因太过枯燥而放弃。
虽然没能坚持下来,却也有了个意外收获,那段时间,我明显觉得自己对时间的感知变敏锐了。
当时间的角落被一件件事情填满时,时间就不再那么难以捕捉,马上变得立体起来,并且时间被统计的越精确,你对它的感知就越强烈,从而更加争分夺秒。久而久之,你拥有的“时间颗粒度”就会变得更小。
网上曾流传过一张王健林的出差时间表,起床、健身、飞行、会见领导、吃饭等等都包含在内,时间精确到15分钟。
有一次,记者采访王健林时,迟到了3分钟,眼见着老王在他面前,绝尘而去。记者表示不能理解,满腹委屈抱怨,那是因为他根本无法想象,对一个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的人来说,3分钟意味着什么。
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管理自己时间的基本单位。颗粒度越细,完成的事情就越多。
这次我下定决心做时间记录,正是要找到自己的时间颗粒度,继而优化调整,做更多的事情。
2、
儿子从3岁开始学习英语,如今已是第八个年头,最初的坚持慢慢变成了习惯,英语已然内化到了身体里。
目前英语阅读已连续打卡1000多天,微信的签名也从最开始的“点滴努力,拼出奇迹”变成了现在的“哪有什么一夜成名,有的只是百炼成钢”。
我挺好奇,这都是从哪里弄来的鸡汤。这小子诡秘一笑,竟然没正面回答:你难道不觉得这句话说的有道理吗?
当然,我很认同。因为,这些年他在大赛中获得的成绩、英语能力的提升,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你若善待它,它就给你回报。你若不闻不问,它必将把你抛弃。
如果你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你就必须在该安逸的年纪去奋斗。
3、
这让我想起大概两年前发生的,在社会上,再次引发大家对中年危机思考的一件事。
河北唐山政府为老百姓做好事,撤销了周边所有路桥收费站。
本是一件好事,却遭到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反对。这些收费人员围住了领导要一个说法,在人社局已经按照《劳动法》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聚众要求政府解决工作问题。
其中,一位大姐说:“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真是可怜又可气,当你沉浸于自己的岁月静好时,其实现实已经是大江奔流了。
我们努力奔跑,只为留在原地。你若贪图安逸,势必将自己置于死地。
这个时代奖励每一个懂得和时间做朋友的人,你的每一份努力,时间都看得见。
无论何时,请记得:把时间留给自己,把其它留给时间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