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时孩子的行为模式可能会影响他一生。
爸爸妈妈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孩子虽然年纪小,可性子特别急,尤其是当遇到他做不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会变得特别狂躁,比如正在画一个圆圈,自己觉得画不好,就很生气地把笔和纸都扔了;心爱的玩具找不到了,积木总是搭不好,拼图老拼不好,孩子都会急得大哭,每天总有那么一两件事,让她哭闹。
看到孩子这种情况,很多妈妈对我说,希望能改变孩子的“暴脾气”,那么如何让孩子沉稳下来,养成遇事冷静,改变急躁抓狂的现状呢?
首先与关键人物沟通。为什么急躁是很多孩子的通病?父母在考虑打造一个沉稳的小孩之前,必须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生活环境,找一找是否有那么一个“急躁”的大人?
一般来说,孩子的性格,很多情况下受大人行为的影响或投射。比如孩子本来正在专心画画,旁边奶奶过来看了看,对她说:“宝宝你怎么把花涂成绿色了?花应该是红色的。”,第二次孩子还是在专心画画,奶奶又过来说“宝宝快过来吃饭了。吃好了再画”。类似的情况发生的次数多了,孩子的专注力必然受影响,专注力没有了,做事情就变得心不定,画画不好,积木搭不好,拼图拼不好,孩子自己怀疑自己能力,最后的结果就是号啕大哭,玩具扔了一地。
其次,把握关键原因。爸妈要学会换位思考。孩子之所以抓狂、急躁,是因为让她抓狂的玩具,是她最在乎、最喜欢的;她非常在意自己在这方面的成就。也许在大人眼里,那不就是一个小玩意儿,三五块拼图和一堆积木嘛?玩不好,拼不好,搭不好有什么大不了的,接着玩呗!但换位成孩子后,你想一想:在孩子的世界里,玩玩具就是他的事业,是他的追求和理想,即使是再小的玩具,玩不好的感觉对他而言,就像你事业不顺、创业失败的感觉。所以将心比心,体会孩子的心情,教会孩子如何在失败后收拾心情,再次启程。
为了让孩子养成受益终身的沉稳性格,家长需要做到:
一、孩子做事不打断,培养专注力。在孩子做自己事情的时候,爸妈包括其他长辈,不要去试图影响孩子,也不要去提醒孩子做的对不对,而是给她时间和空间专心地去做。关键要与“暴躁”的脾气来源最有效的沟通,在融洽的情况下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留有余地,给孩子改善成长空间。
二、教孩子培养可以静下心来的爱好。女孩子可以从做手工开始,男孩子可以试着学围棋,让孩子安静地学一件事,形成习惯,让性子慢慢沉稳下来。
三、给孩子营造一个阅读氛围。读书可以引发人的思考,当孩子看到其他人如何处理失败和问题之后,他也会思考;当他对事情有了经验、阅历和看法之后,自然会自信、从容而不再急躁。
四、陪孩子养成复盘的习惯。复盘,就是把做过的事情在脑子里重复一遍,爸妈可以提示孩子,哪里做得好,同时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找到信心;也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哪里做得不好还需要改进;而哪里是导致失败的原因,哪些是爸妈也曾经犯过的错误;所以不必太在意失败。懂得复盘,孩子会越来越有经验,遇到事情就不会再急躁了。
Amy说:孩子性格的养成,除了天生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很重要。只有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养成沉稳大气的性格,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才更有可能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