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随聊――古诗词的习惯(拓展)

随聊――古诗词的习惯(拓展)

作者: 小智和他的皮卡丘 | 来源:发表于2019-04-12 00:11 被阅读0次

      这种习惯何不是一种美?文章的构成不仅仅是那一连串的字,这种习惯也是文章的一部分,慢慢地,它不能叫习惯了。因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干脆定个规矩吧,这就是格式。

      不仅是诗,文章大都如此。

      在信中,它显头露尾,寄托一部分我们对对方的情感。从前情人们相互写信,左上角会写‘致 ――’(to dear ...),右下角会写‘你的――’(by your ...)。看看仿佛牛郎织女隔着文字鹊桥。你且瞧且想,那一个个没有方块拘束着的字是多么灵动,难道不像一只只小喜鹊上下扑扇着墨般的羽翼?这又于不知不觉间给恋人的通信间增添些美好的期盼。读完信,两人终相会。

      名人墨客的散文集里,它总是静静地躺在文章末尾下方,有时间,有地点,有出自的文集。我爱看徐志摩的散文,那种‘跑野马’的风味和‘浓的化不开’的情绪使我常常淡忘了他的诗。享受他字里行间真心的清水洗涤,也不忘总结一些文章的写作时间,联系一下当时国内的公车上书,维新变法啊,辛亥革命呀,新文化运动啊,国民大革命啊,对历史的感知便更加立体了,(我好像随着作者的思绪穿越了去,那种逼真是任何影视剧都模仿不来的。)我一直认为,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其实文科类都是如此。



      今天模考一道古文题,见了之后满心欢喜,甚觉与《小石潭记》相似。谁知20题与我如此有缘,八年级学《小石潭记》时,不禁眼前一亮:少有古文会回归俗世记录些琐事,这些当时的琐事,殊不知是后世考古的宝藏。其实这些‘无关痛痒’的文字本身没有什么艺术,但是作者由心而发,既觉必要,则有些许意蕴,或暗示欣喜,或暗示忧愁,或随心而谈,或期望后来回顾时记忆犹新,总之,它也是文章的一部分,也有价值。


相关文章

  • 随聊――古诗词的习惯(拓展)

    这种习惯何不是一种美?文章的构成不仅仅是那一连串的字,这种习惯也是文章的一部分,慢慢地,它不能叫习惯了。因...

  • 随聊――古诗词的习惯(1)

    老师又要我们抄诗,说实在的,我并不喜欢这份作业 。 但是又能如何,还好今天难得空闲,平定住内心的波...

  • 随聊――古诗词的习惯(2)

    无意间发现唐代的诗居多,其他朝代则向唐草坪中的一朵朵小野花点缀着。于是我又想“为什么不能采用现代的‘...

  • 随聊

    辞职后曾一度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般的生活,每天舒适、惬意,内心安宁。人过不惑,岁月绵长中也懂得了...

  • 《随聊》

    莱阳梨,砀山梨, 品种不同味各异, 汁多赛甜蜜。 紫燕鸡,手撕鸡, 川麻皖咸也相宜, 嫩香骨如泥。

  • 《随聊》

    牛粪炸开坐个兔,骚气熏出红眼珠。 支楞两耳直犯晕,一身金毛臭乎乎。

  • 《随聊》

    人观景、景观人,摩肩接踵地无尘。 远行方知家中好,千万长假莫出门。

  • 《随聊》

    茶匠欲生二胎, 山竹激情澎湃。 不远千里来, 要把那天地拜。 孽债, 孽债, 皮皮一念招灾。

  • 《随聊》

    二十年,沧桑巨变。 城市中,再无闲田。 排排高楼摩天。 座座小区相连。 动车行如闪电。 地铁八方回转。 快递犹为方...

  • 《随聊》

    啥是幸福,说来简单。 饿有饭吃,冷有衣穿。 蜗居能容身,行路靠脚板。 寻个职业,上个小班。 不求大富贵,挣俩糊口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聊――古诗词的习惯(拓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gf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