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熟练
遇到一个学生解题磕磕绊绊的,解题过程不太顺畅,有些地方逻辑不通,有的中档题没有思路。这是对知识和知识的应用不熟练的表现。知识懂,但应用慢。
常见的解决办法就是多练习,练得多了,就能够逐渐掌握了。然而这个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了,导致没有时间学习。
啊?
2️⃣ 作业太多没时间学习
这个学生的情况是作业太多了,没有时间练习。做作业不带脑子。这不是贬义,而是指,作业多到脑子跟不上思考了。
做完这一项作业,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开始做下一项了。休息很重要,尤其是生产性休息。在休息的过程中,给大脑时间梳理知识碎片。
而作业过多,后果就是大脑没有时间进行思考和整理,学到的知识印象不深刻。
其实作业也不多,但由于科目多作业会显得多,而且作业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而这也需要较多的作业量才能覆盖到。初次之外,还有下面的原因。
3️⃣ 课太多没时间学习
自习课变为讲题课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到期末的时候,大家都很累。老师希望多给学生讲明白一道题,学生希望多一点时间写作业。
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支配自己的学习,而且实际情况也确实是这样,比如疫情期间线上课效果不好。
在毕业后,我是感觉到,上课多不一定有多大作用。不一定是老师讲得不好,也不一定是学生不认真听,但在作业量较多的情况下,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听讲。
讲十道题,不如自己做五道题,更不如自己整理分析好一道题。
我在上学时,对此没什么感觉,觉得上课是理所当然。但当我毕业后,能够自己报课学习时,我发现比起重复上第2遍、第3遍的课,实践与反思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