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对法律充满“想象”的当事人。
他们遇到了问题,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对法律内容一知半解。这就免不了对此进行解释。
比如:
“我要离婚!”
“请提交诉状。”
诉状拿到手一看,孩子写字用的田字格纸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
基本格式符合要求,可是,“赔偿精神损失费一百万”是怎么回事?
“他打我,还出轨,我查了,这种情况下他要赔偿我。”
“关于家暴、他与人通奸或同居,需要证据证明。你主张的精神损失费是怎么计算的,这个数额太高,很难获得支持。”
再三解释,对方不为所动:我受到的伤害辣么大,这些钱也补偿不了。
问题是,对方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收入低且不固定。
最后,解决问题的是一张预交诉讼费的通知单:“什么,怎么这么高?”
“这是根据你起诉的金额计算的。”
“那好吧,我改。”
解决问题的,往往是数据更给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