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双11进行选购的时候,是不是会先考虑品牌、性能、性价比、美观等各项内容,通过比较之后再决定购买的商品。
那么同样的,文字材料的价值、准确性和表达手法,也需要进行类似的评估。
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说的就是不能盲从文字资料中所提供的信息。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从文字资料中提取到准确并且有价值的信息?
在这本由美国知名传播学者凯瑟琳·T·麦克沃特所著的《学会阅读》中,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76824/209aa97cb0234899.jpg)
一、理解段落的主题
每一篇文章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同样的每一个段落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如何识别段落的主题和主要观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找到总观点和分观点。
2.寻找整个段落中讨论的主题。
3.找到段落中总括的一句话。
4.一般情况下可以在首句或末句找到段落的主题句。
5.用自己的话表达隐含的主要观点。
二、解释作者阐述的信息和表达的目的
要想读得好,绝不能局限于只理解作者表述的内容,还要考虑他的意思。
而想要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内涵意义可能暗示了作者对其描述的人、物、事件的主观印象。
2.根据隐含意义进行合理推断。
3.阅读含有比喻性语言的文章时,要密切关注它创造的图像和激起的你的感觉。
4.作者的目的往往间接地表达观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作者的风格和文章的目标受众来确定作者的写作目的。
5.作者的语气会透露他的感受,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语气,找到他想让我们对这个话题产生什么样的感觉的线索。
6.通过判断作者使用的语言类型,确定作者的写作目的。通常客观语言仅仅是在陈述事实,而主观语言则是在表达意见或感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76824/d9b120b885f30492.jpg)
三、提出批判性的问题
凯瑟琳·T·麦克沃特在《学会阅读》中提到一句箴言:买家当心。
同样的,阅读者也需要采用类似的座右铭:读者当心。
在你接受阅读材料的观点之前,也应当问一些关于阅读内容的问题。
1. 材料来源是否可靠?是否是最新信息?
2.作者资质如何?是否具有专业性?
3.网络资源是否恰当、准确、及时?
4.作者的观点是否带有假设性或者偏见?
5.作者的写作是否具有倾向性,他因此忽略了哪些事实?
6.对于作者提出的观点,他提供了哪些证据?
7.作者的表述属于事实还是意见?
8.作者在文章中是否做出了价值判断?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76824/39d3a9dc1a231d34.jpg)
我们阅读任何一篇文字材料,最重要的目的都是明确主题及作者的主要观点,分辨作者运用的各种上下文线索,既理解“题中之义”,又懂得作者未明确表达但暗含其中的各种观点。
而这本《学会阅读》的宗旨就是帮助阅读者完成上述目的。
希望通过这本《学会阅读》,你能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和批判的思考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