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需要面临的挑战有很多:
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冲突
患病期间各种关系的应对
药物治疗的漫长过程
疾病的复发
...
除了这些,另一种情绪冲击同样常见:焦虑!
临床上,存在明显焦虑症状却不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反而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很常见。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40—50%的抑郁症患者在病程中的某个时点出现了焦虑障碍。
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更是把焦虑症状作为抑郁障碍的表现之一。
也就是说:抑郁症患者很可能会在某一时刻,同时直面抑郁和焦虑。
你是焦虑性抑郁吗?
焦虑性抑郁是形容这部分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术语。
如果抑郁症患者发现自己经常存在两个以上下列症状,则符合DSM-5对「焦虑痛苦」的标注,要考虑焦虑性抑郁的可能:
紧张
不安
因担心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害怕可能发生可怕的事
感觉可能失去自我控制
临床上相较于普通抑郁症患者,焦虑性抑郁会表现出更为突出的特点: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
抑郁症发作时间更长、症状更严重
更多内源性/非典型症状
更多焦虑症状
悲伤、疲劳、食欲差
躯体化症状
一些具有特定人口学特征及精神障碍相关病史的人,更容易遭受焦虑性抑郁的困扰。
焦虑与抑郁的糊涂账
尽管医生们清楚的知道,同时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比例很高。但在临床中却很难分清楚:患者的焦虑究竟是抑郁症的一部分,还是焦虑症、抑郁症并存。
有一些方法论,能帮助我们初步区分两者:
不过实际上,当我们试图去判断,就会发现焦虑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比理论复杂的多。
有研究者整理了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发病规律:
焦虑障碍多首发于童年期,在抑郁症之前出现,不加以干预的话会持续存在,并导致多种其他问题,是发展为抑郁症的风险因素。
抑郁症多首发于20岁之后,多达85%的患者在发病后15年内出现了复发;
约20%发展为慢性抑郁症,这种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了焦虑障碍的出现。
这提示我们,即便分辨两者有一定困难,但当心理出现问题,无论是焦虑还是抑郁,都应当尽早重视,及时改善,才能避免焦虑发展为抑郁,抑郁衍生出焦虑。
怎样改善个体功能
当抑郁与焦虑长时间并存、严重且突出,对人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
导致疾病迁延
认知和行为能力均受损
自杀风险增加
治疗时间加长
临床治愈的可能性更低
所以,及时求医、精准治疗,才能将风险消灭在萌芽期,与医生共同开发出“求生”之路。
药物治疗
苯二氮卓在我们的印象中,可能是一个“过时”的安眠药的形象,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历久不衰,正因其适用的范围广泛、疗效明确。
在面对“焦虑性抑郁”的时候,苯二氮卓正能被巧妙应用。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研究人员发现,苯二氮卓具有治疗抑郁症的潜力,加上其原有的“抗焦虑”作用,在面对棘手的焦虑性抑郁的时候,经过医生的合理“点化”,很可能会有超常的效果。
但要提醒大家,药物治疗过程中,传统的抗抑郁药物使用仍是重点,千万不要通过阅读文章,试图自行用药!
心理治疗
想要重新认识世界,仅靠药物控制症状远远不够,由内而外的身心改善是提升生命质量的重点。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可能会选择认知行为疗法与放松疗法帮助你渡过。
认知行为疗法:
有时患者的焦虑来自于药物,因为对副作用的感知明显,被称之为药源性焦虑。
有时患者的焦虑来自于“治疗短期看不到效果”。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改善抑郁症带来的低功能,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意识到焦虑源于不安全感,只是一种想象。
放松疗法:
过程中,医生会教给患者一些练习程序(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等),使其有意识的调节自己的生理、心理活动,从而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节身心功能紊乱。
当然,生活中的认知与行为改善,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更为关键。
心理治疗会给你恢复社会功能的助力,但生活终归要自己进行。
你可以信任医生,但最好不要依赖TA。
重燃面对生活的希望是多数抑郁症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但大家都容易忽略的是:
某种程度上,解决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你吃掉多少药物、做过多少次心理治疗,而在于你坚持了多久,是否还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
本文作者:安忻睡眠门诊
责任编辑:海鱼
插画:李大姑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