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附近的土墙上、空地里,一到春天就会长出许许多多的花草草草。在这繁多的花草中,迎春花无疑是春的信使。
初春时,迎春花那灰褐色的老枝依然清晰可见。金黄色的花像小嗽叭似的生在老枝条的叶腋。微风拂过,每根花枝如金色腰带随风摆动,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迎春花开后,别的花也跟着开了。
迎春花开起来可爱极了。远远望去,黄澄澄的一片如飞泻的瀑布从天上落下来。走近瞧瞧,弯弯细细的枝条上缀满了一簇簇金黄色的小花朵。那一朵朵花像一群挨挨挤挤的孩子们露出的笑脸。花瓣好似蝉翼,阳光一照,仿佛千万颗星星,闪闪亮亮,亮花了人得眼睛。春风一吹,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气味沁人心脾,令人心情舒畅。白天,她迎着春寒,悄无声息的吐露鹅黄,叫醒大地。晚上,她披着冷霜,默默地守护着春的气息。
其实,迎春花除了极强的观赏价值外,风干后,它的其他作用不容忽视。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差,大人小孩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用迎春花的干花加水煎熬后,让受寒凉或风热之人喝下,便会痊愈。
风干迎春花也是有讲究的。记忆里,只要迎春花一开,奶奶便会在上午喊上我去采花。她说,这个时间段的花开得最艳,最适宜选品。果然,每次我们都会满载而归。要是遇到头一天晚上下点儿小雨,采回来的花瓣上还带着小小的水珠。在初春的阳光下,躺在篮子中的花朵,好似一个个闪动的黄精灵,光看一眼都叫人怜惜。
回去后,奶奶把花倒在阴凉通风处的席子上。为了使每朵花都能“吃”到风,我会学着奶奶的样子,时不时地去轻轻翻动那些花朵,等待约两周左右的时间,湿花就风干的差不多了。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浑身没有力气,两眼发昏,脸色发红。奶奶见我提不起精神,伸手摸摸我的额头,真是烫得吓人。只见奶奶慌张地把风干的迎春花抓上一把,放入锅中,开大火煮沸。不一会儿,奶奶就端着一碗熬好的药走过来,她嘱咐道,把药喝了就没事了。 我喝完后倒头睡去,一觉醒来,全身轻松多了。
现在农村已经很难见到迎春花了。每到春天,只要回老家,我都会下意识地朝空地上瞧瞧,脑海中总会浮现岀那垂挂满墙的迎春花。那玲珑可爱、娇嫩柔美的迎春花不光是出现在早春里,还一直开在我的心田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