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拨出一笔巨款,29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320万元),供科学家研发人造子宫。
“它是人类子宫的‘体外版’。我们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其临床运用。”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教授、荷兰Máxima医疗中心产科专家Guid Oei表示。
“有理由相信,人造子宫将取代母体,成为胎儿的家。”Guid Oei说。
人工子宫背后的使能技术的科学准确术语是Ectogenesis(来自希腊语ecto,外部起源),它指的是“生物体在正常情况下会在体外的人工环境中生长”。
人造子宫的创想最早出现于1924年,由英国进化生物学家、遗传学家J.B.S. Haldane提出。他预测,到2074年,约70%的婴儿将是“体外孕育、诞生”的。
如今,已有一些孵化器在发挥子宫的功能,为早产胎儿提供进一步发育的生长环境。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22-23周的早产儿,是医学救治的极限。
“但我们的人造子宫不仅是个塑料袋或塑料盒。它更像自然子宫,具备孕育人类胎儿的所有条件。”Guid Oei说。
该研究由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荷兰Máxima医疗中心携手进行。按照设计,这款人造子宫充满类似羊水的液体,自带血液循环系统。胎儿脐带会和人工胎盘相连,从而接受氧气和营养。
此外,研究小组将在人造子宫上,安装各种传感器,模拟妈妈的体温、心跳。
2018年荷兰设计周期间,荷兰Máxima医疗中心邀请艺术家,搭建人造子宫的模型,并注明其工作原理。
研究小组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相关试验,并投入临床使用。
不少网友认为这将大大减少女性分娩所带来的身体损伤,也解放了男女的生育自由权,但也有网友认为这违背了自然规律。
不过,因为涉及伦理,目前应该不会允许受精卵在人造子宫着床等问题的研究,这个人造子宫的未来最大的应用领域是在早产儿方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