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妈妈因儿子走上绝路,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她到底是哪儿还做得不够好,能让儿子这么决绝地离她而去?而实际上并非是她做得不够好,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做得“太好”了,好到全方位无死角,让儿子活在一个近乎密闭的环境中。
2、母亲的期盼既是他的动力也是压力。但这一切,尚在他的承受范围内。可是,母亲那种近乎疯狂的掌控欲和不理解,真的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3、离婚后她憋着一口气,她要向前夫、要向所有人证明,她一个人也能将儿子培养成才。
4、毕竟他才是这场离异大战中受伤最深的人。
5、母亲则永远把“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挂在嘴边,其他事情都不用他操心。平心而论,唐作为一个母亲,的确是把自己所能给的东西都给了儿子。从一日三餐到承包家务,还要出门赚钱,她的世界里没有自己,一心一意围着儿子转。
可是她忽略了,魏不再是那个牙牙学语的婴孩,也不再是懵懵懂懂的稚童。他是一个成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和社交活动。
6、春节给父亲见一面,父亲给魏一个1000多的红包,想让他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魏没告诉母亲,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成年人了,有权处理这些钱。
而魏这一次隐瞒的举动,就仿佛在母亲心里扎进了一根刺,因为那是儿子不信任她、疏远她的外在表现。当从别人的口中得知这封红包的存在时,她瞬间涌起了满腔的怒气,并与儿子大吵一架。但这番莫名其妙的争吵,在魏看来是不可理喻的。
他都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为什么在这种小事上还要事事报备?
这就是母子俩对于“小事”的分歧,一个觉得小事都不说,以后慢慢养成习惯,就什么都不会说了。而另一个觉得无关紧要,不必多费口舌。
7、每一次争吵,母亲都是在不停地翻旧账、揭伤疤,母子二人都被伤得体无完肤。
8、他心中的苦闷没人可以倾诉,日积月累下压力就越来越大。而被母亲揪着不放的那封红包又在时刻提醒他,做任何决定都不能违拗母亲的意思。
这种行为名义上是“爱”,实际上却是一种不为他人考虑的掌控欲。
9、魏在静站片刻之后掏出手机给母亲编辑信息。“我真的想好好学,考个好大学。”这是他对自己高考失利后的鞭策,并且也在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
紧接着,他对母亲留下了最后一句遗言:“下辈子,别做我妈了。”
这种令人窒息的母爱,既让魏喘不过气来,也让唐一直负重前行、丢失自我。
但她不是这样的性格,她自然而然地忽视孩子的诉求,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期盼。
我们不难想象,急需理解和安慰的魏天桦在看到这个回答后,心里会是怎样的失落。
他抗争过、呐喊过,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10.她到最后也没有反思自己多年以来在教育上的错误。
她追悔莫及却始终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这一句“为了孩子好”,不知毁了多少母子之间本该拥有的温情。
11.纵观这一起悲剧我们不难发现,唐把人生的希望和意义都施加在了儿子的身上。
只要儿子有出息,她这一辈子就没有白活。可在鞭策儿子的道路上,她却屡屡使用错误的方式。
尤其是在和前夫离婚之后,她试图掌控魏的所有举动,并时刻告诫他,桩桩件件都要听自己的。但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成年人,他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高三学子本就压力巨大,而在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一旦父母给予了不恰当的回应,那么势必会对孩子的心里造成负面影响。
激进的就像魏那样,一死了之;选择继续忍耐的,在日后和父母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
这同时也是许多家庭的缩影,用情感去束缚孩子,站在一个仲裁者的制高点去行驶自己的武断和控制。
13.但其实对于孩子的爱,不在于爱得用不用力,更重要的是要看爱得对不对。
有鼓励、有鞭策、有宽容、有严苛,不要让爱成为一幅枷锁,束缚住孩子远行高飞的脚步。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父母的也应该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而对于父母的付出,孩子们也应该学会感恩和回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