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协助整理过程中,灵慧发现在不同的家庭里都会有类似的情况——孩子不愿意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要和爸爸妈妈挤在一张床上。仔细一看,孩子的房间里堆满了玩具和书籍(一般会有至少500个左右的玩具,200多本书籍),一进去整个人感觉非常躁动。而当亲子整理完成的时候,孩子通常就会愿意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了。
这不仅是践行整理家庭的现状,而是目前中国家庭普遍的现状——玩具、书籍、培训班、衣服都太多了。原因主要是:
1.父母尽可能想把所有好的都给到孩子,物质和信息爆炸时代,物品获取非常方便;
2.父母想要弥补自己童年的欠缺;
3.父母本身认为工作更多,赚更多的钱,购买更多的物质、房子、金钱、娱乐或参加更多的活动是更幸福的体现;
4.为了维持物质生活的需要,家庭中的父母两人都比较忙碌,孩子很多时候由保姆或者长辈照顾,父母有种补偿的心态,既然给不了身心陪伴那就用物质补偿;
5.父母害怕孩子长大没有竞争力,于是加强孩子的课业辅导或兴趣课程;
6.父母自己物满为患,自然无法身教引导孩子如何进行有效的整理。
所谓呼吸、阴阳、动静,万事万物讲究一个平衡。过多或过少都无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幸福。每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一瞬间,父母都盼望孩子健康、平安、快乐地过一生。走着走着,便偏离了初心。不知不觉中,将更多的物质与更幸福错误地划等号。将孩子的空间和时间填得满满得无法呼吸。孩子又从哪里找时间和空间来游戏、发呆、想象、发展自己呢?
亲子整理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对于教育而言,说怎么重要都不过分。因为通过整理可以提供一个简单清明的外部环境,由外而内,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专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些能力是一旦被破坏之后需要花很大力气也难以全然修复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时代,少即是多,亲子整理建议简化简化再简化。简单、规律的生活会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有安全感,也有游戏玩耍的时间。
建议在完成了个人和公共物品整理的前提下,尽快进入亲子整理。孩子不论多大,都是物品的主人,因此确定物品是否心动,需要经过主人的许可,步骤还是那三大块五部曲。孩子没有太多头脑比较、计较等杂念的干扰,心动选择会比成人更加高效。
整理的对象包括:孩子的玩具、书籍、衣服,课余的休闲方式(包括兴趣班、亲子活动等)。
建议舍弃清单:
1.坏掉的;
2.过了时效,不再有助于孩子当下的成长发展;
3.观念上固定,过于固化的;
4.非常刺激、带很多电子声音的;
5.有攻击性的;
6.让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没有发展空间的;
7.因为其他人有所以我们也要有、随便购买的;
8.因为亲友赠送不舍得舍弃、实际并不喜欢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