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草案)公示启动,开始听取公众意见与建议。这次规划围绕“创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的发展目标,就改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居住水平、交通出行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规划策略。对于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涉及,如:怎样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如何实现建成区公共服务、公共环境和基础设施品质提升?如何让“老街坊”过上现代生活?怎样打造首都的城市总体形象?规划草案交出了设计答卷,请公众提出意见、建议。
《规划设计草案》通过加强城市的精细化治理,切实改善居住的生活环境。规划以提升老街坊、老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为核心,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水平的改善。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改善,提高平房区的居住品质,细致地完善平房院落从储藏、厨卫、采光、晾晒到停车、绿化等事无巨细地进行了设计安排,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让包括平房区和老旧小区在内的居住空间成为环境优美、整洁有序、设施完备、邻里和谐的美丽家园。通过加强平房区公房产权管理,逐步推动申请式退租,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建立可持续的维护更新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更新,引导功能有机更替、居民和谐共处,让老街坊过上现代生活。
《规划设计草案》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规划提出推进老旧小区申请制、订单制改造,逐步完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整治菜单。重点补足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征集群众意见,保障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实施,实现居住环境的有机更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是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之一。“十二五”以来,北京开展了以抗震节能为主、环境治理为辅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市规划和国土委会同市住建委尝试了项目备案制的办法,有效推动了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等基础项目的实施。近年来,北京市很多老旧小区都进行了旧楼改造工程,如包括:外墙加固、加装保温层、粉刷墙面、更换窗户、更新管线、规划车位、街道绿化。这一系列的改造措施,让很多老旧居民楼重新焕发光彩,解决城市老旧小区脏乱差,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房屋价值。从2018年起,北京市继续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特别是加装电梯的力度,年内已经为老旧楼房加装电梯400部以上,保证完工200部以上,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位于西城区核心地段的灵境胡同12号院就作为中直机关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试点小区,顺利完成了“加装电梯”,方便了居民的日常上下楼活动,尤其是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了便利。除此之外,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方面还尝试了可增大居住面积的“外套式加固”改造,让小区在外观美观、符合抗震加固标准的同时,为每户居民增加住宅面积,使小区房价大幅升值。
《规划设计草案》中就创新资金技术保障,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进行了规划。《草案》中提出探索多元化资金支持模式和平房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加强党建引领,推动物业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提高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幸福和谐家园。物业是一个小区的后勤服务保障部门,如何让居民住的满意、舒适、和谐,小区物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服务理念,将涉及居民日常生活的服务做实、做细,考验着一个小区物业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这对于老旧小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草案)的制定和公示,体现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编制规划理念,是真正的让老街坊、老居民过上现代生活,真正的是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城市规划建设的成果,这是建设首都功能核心区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的重要措施,是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也是会受到市民欢迎和拥护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