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菩提树下成正觉》5

《菩提树下成正觉》5

作者: 小学僧宝几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18:41 被阅读0次

    学佛修行是为超凡入圣,凡夫,是我们当下的格局定位。有人觉得学佛修行就是念念佛,读读经,打打坐,参参禅,而念佛读经打坐禅修的内涵心法是什么呢?念佛读经打坐禅修是外在形式展现,其内涵是为了勘破生灭无常中常性不可得,我性不可得,以体认无常无我苦空的生命真相。

    同样披着人皮,生命的档次是不一样的。是因爱染有粗重轻细之别,爱染越是粗重生命层次越低。三恶道有三恶道的贪嗔痴,三善道有三善道的贪嗔痴,生命层次越往上提升越是要舍弃粗重爱染,生命档次的提升是舍出来的。不舍人间财,难的天上宝。

    福报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吗?身价高昂的贵宾宠物是很有福报的,但是没有慧,因为没有慧,福报再大,生命的档次再尊贵也只是狗子。所以慧很重要,要福慧双修。

    不论是段食的欲界,禅食的色界,识食的无色界,三界内生命层次再怎么高强,都是轮回中的一枚。三界六道的众生是轮回的众生,而圣人是超越三界的。

    四双八辈圣者,但自怀中解垢衣,所解的垢衣是欲衣,是无明造作的贪嗔痴。

    垢衣有十结,有五下分结:①身见、②戒禁取、③疑、④贪、⑤嗔;有五上分结:⑥色爱、⑦无色爱、⑧我慢、⑨掉举、⑩无明

    初果圣人破三结:①、②、③

    二果圣人:在初果的基础上对④、⑤(贪嗔)淡薄

    三果圣人:在初果的基础上断④、⑤(贪嗔)断

    四果圣人:在断五下分结(①②③④⑤)的基础上断五上分结(⑥⑦⑧⑨⑩)

    凡夫之所以是轮回的凡夫,是因凡夫的思维是无明的思维;圣人之所以是解脱的圣人,是因为圣人有明的思维,明即正见。

    轮回的凡夫如何向究竟解脱的圣人迈进?必须行持在四预流支上,一路要过四个关卡:

    1.人我是非关

    2.财色名利关

    3.四禅八定关

    4.法执关

    修行,要舍,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放舍钱财亲属,并非是不要生命,不要家人,并非是否定四禅八定,我们要放舍的,要拍死的是对他们的执着。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再恩爱黏着的关系,总有要分离的一天,我们要一边珍惜当下聚合的因缘,一边放下对这份聚合因缘的执着。心里要很清楚地知道分离的那天,缘散的那天会到来的,待那天来时,伤心是淡淡的忧伤,而不会哭天抢地要死要活。

    四不坏净成的信具足,此信可破疑;四不坏净成就的慧具足,即是正见具足,可破身见。

    笃定的信更多的是情绪、感性精神层次的力量,有热力;慧是理性的抉择,纯理性的人修慧会成为狂慧,没有信仰的人是很可怕的,因为心中没有敬畏;而纯感性的信则容易迷信。所以我们学佛要理性抉择,感性投入,以达信慧等持,信智平衡,这是很重要的。

    生命层次不同,利益点是不一样的,心中想要的是不同的。凡夫的人生信条是我要努力向上、追求进取,都在抓取中,抓感情、抓钱、抓名利…

    学法是为了舍,为了放下,学法之后,会和原来的人生信条相博弈,这个过程是有挣扎的,是有疼痛的。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才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呢?只有将法与我们的个体身心相对照,经过反思,再相融合,有一份生命的检验,体证。

    依法不依人的典故,主要人物是禅宗大师洞山良介禅师。

    “看病”四大违和,还有不病的吗?不病的就是生灭,法的普遍性,无常是无数个刹那生灭成住坏空的过程。

    看一本经书讲的是不是佛法,以三法印作为择法眼来衡量印证。涅槃就是生灭,我们用无常将之连接,无常,现象是生灭的,生灭的当下是空,生灭的当下是因缘和合的,是没有主体的,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存在。

    何为“我”:永恒不变的,单一独存的,可主宰的。

    你从呱呱坠地的婴孩到亭亭玉立的少年少女,再到成熟稳健的青年时期,到最后的年老色衰,哪一个是你?无常生灭的过程中,哪一个是你呢?

    物质现象的色蕴是无常生灭的,了不可得的,只是有一期的暂存性,是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仅是有暂时的安住性而已。

    这个肉身各个功能用习惯了,所谓习惯是生命的习性、惯性,思维也是一种惯性。

    身体上的惯性都可以看到,思维的惯性你如何去看到呢?

    意识(能动的识)支配身体(物质),能识的识蕴是心王,六识身是所识,是通过能识来调配起意志判断作用的。


    【随意看看就好的啦】

    锁住佛号,一心不乱,住在佛号上,不去追着受想思跑,锁住一个主题的生灭就是定。

    多个主题的生灭,就是散乱。

    日久功深的修定者,可以一心多用,同时锁住多个主题,去滤锁住的主题。

    静与定是不同的,未到地定的慧解脱,俗称顿悟,可以先证初果再入初禅,当然定慧等持也是需要的。


    修行是简单的,树立正见是难的,是最难的。

    定境的入定、住定、出定;散乱的入、住、出;烦恼生、烦恼住、烦恼出→三者有和异同?这一份无常生灭是一样的,无常的普遍性,本质上都是无常生灭的成住坏空。

    法的平等性,不同生命层次的修行重点不在于提升生命的档次,重点应该放在认清生命的真相是无常生灭的。

    蚂蚁的生命,人的生命,天人的生命,不论长短一样都是生灭,是无常。

    所以不必看他们的对错是非,善恶好丑,真修道者不见世间过。我们修行的重点不在修定,不在于生命档次的提升,而是借着这份定慧等持让自己更好契入法流。

    种因,所种的非是人天的善因恶因,而是解脱因或是轮回因。

    轮回的凡夫是贪嗔痴的奴隶。

    病的内容,身觉触,触生受想思。病是苦受,是苦苦。

    禅宗典故中的“看病”和世尊问:无常否?无常是苦否?是一样的。苦仅是苦,受仅是受,是谁在苦?谁在受?你是玩自己?还是被贪嗔痴玩?

    四大违和是苦,四大不违和就不苦吗?苦是真实不虚的,三受都是苦。

    得到和失去都是受,都是苦;只要有执着就有苦,诸受皆苦、有漏皆苦。

    众生和苦黏着在一起,脱不开,众生被苦所缚,病,即轮回。

    圣人有苦吗?(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苦仅是苦,有外缘,无内因。

    真正的超拔,用四圣谛,知苦的程度决定证得的果位。

    理论正见有了,没有体会,当生命发生撞击时,正是用功的时候,正知正见以待时。认识生命中的落差,如何去面对这其中的落差呢?落差是怎么来的?

    如何做到了无所得的无我呢?无我是需要担当的。

    见法,是认识无常,认识这个五蕴身心的无常,通达无我。

    学佛不能学傻了,学佛是越学越智慧的,是能更好圆融工作、生活、家庭,妥善安排好一切,受人尊敬,被人理解,自己有空间和相对的自由可以更好安排自己修行的事。

    感恩师父!感恩老师!

    (或有词不达意,表达不完整的嫌隙。这些自然不是重点,重点是于记录者来说是一份记录,承载一段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菩提树下成正觉》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qs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