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恳求爸爸妈妈能买下小鸡,但开始爸爸妈妈不想同意,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小鸡太小,非常容易就死掉了,那么小豆豆会非常伤心。
可在小豆豆一再坚持下,爸爸妈妈最终买了两只小鸡带回家。
然后妈妈专门请木匠师傅为小鸡做了带有食槽的木盒子,并在盒子里装上了电灯泡给小鸡取暖。
小豆豆一整天都守着小鸡,她太喜欢这小鸡了。
可是第四天,一只小鸡不动了,第五天,另一只也不动了。
小豆豆意识到爸爸妈妈是对的,小鸡死了。她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坑,把两只小鸡都埋了,还供上一枝小花。
黑柳彻子写道:“一生的心愿,就这么早早地夭折了……这是小豆豆的人生中,第一次品尝到别离的滋味。”
明知孩子心里会难过时,家长往往就预先阻断事情的进展,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孩子,这种保护的欲望像是作为父母的一种天然冲动。
但家长的这种冲动是否真的对孩子有益呢?小豆豆的爸爸妈妈开始也是秉持着这种保护的欲望不想给她买小鸡,并且告诉她小鸡很快就会死掉了,但小豆豆的一再恳求让他们选择放手让她去经历。
他们没有说“你不听嘛,等小鸡死了别哭鼻子”的话,威胁恐吓小豆豆,在小鸡死后也没有多余的唠叨“你看嘛,早就跟你说小鸡会死,你非不听,这回好,看,都死了吧”。
有时候我们也常常会对孩子妥协,但心中放不下的担心和忧虑总是让我们不忘补上几句“狠话”,意思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走着瞧,到底还不是我们说得对?说完之后还有一种自以为是长者说教的满足感,虚荣心得到满足。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