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故事,忘了出处。大意是:
人的一生要走许多路,总有前人站在岔路口,对后人说,别走那条路,使不得,相信我没错的。后人不信,反而被激起了兴致,偏要走:你管我!等到吃尽了苦头,多年以后再回首,才惊觉前人说的没错,于是又站在岔路口当起了前人,对后来人说:这条路走不得,这是我用血与泪验证过的,相信我没错的。后来人翻翻白眼:你管我!然后大步向前走。
上大学以后,慢慢经历了很多事,才发现有些道理,虽然总结起来就那几个字,但真的要懂,需要走多少弯路,需要有多少人生感悟。结论是精辟的,但正是因为其抽象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了很多时候我们去劝别人达不到效果。
总有人对我说,要好好读书啊,读书是为了你自己好。然而我从来没听过,总是翻个白眼:你管我!
虽然我之前所在的高中是国重,但是我是属于不学无术类型的,成绩也很一般。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家里找关系进的最好的学校,但是自己从来没有珍惜过。高考完,家里终于没有办法再找关系,填志愿的时候心焦火辣,最后进了一个普通的一本。
上了大学,才知道原先能够有家里出面是多幸运的事。每当别人问起高中的时候都是支支吾吾过去,终于有一次填表的时候被室友看到了,真的很尴尬。有个室友半开玩笑的说:“你那么牛逼,到底发生了什么沦落到和我一个学校?哈哈哈哈哈哈哈。”不管说者有心无心,听者都是有意的。我当时面上没反应,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当然这只是我在大学里努力学习的原因之一,其他的包括但不限于“不想被人瞧不起”,“不想再给家里丢脸”,“自主独立意识的崛起”等,总而言之,在大学里,比起在高中更努力。我去自习室,去图书馆,下课缠着老师解惑,有机会还去答疑,这些资源在高中也是有的,但是自己从来没有利用过。现在想起来,如果把读大学的劲放到高三,想必现在已经坐在某985/211里谈笑风生吧。
当然,后悔或许是有一点点的,但是如果要真的说起来,更多的是一种大梦方醒的感觉。正是因为离开了家里营造的那种“温室”,直面现实,才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偶尔我也会想,若是从小学开始就不让家里出面,早点醒过来,会不会要好一点?但是这样也有另外一个坏处,那就是平台。除开在国重里就算处于中下游也能轻松点上个一本,更重要的是因为学校好,环境好,学风好,所以对于个人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我有一个弟弟,暑假完了就上高三了。他的成绩很不好,总是在班上考倒一倒二。姑妈很焦虑,为此真的可以说是操碎了心。我的成绩相对来说要好一些,于是姑妈就让我去劝劝他。其实我弟的情况和我是一样的,我读的学校,两年后就是他参加入学仪式的地方,不过他的成绩比我差一些,而且那小子有点自暴自弃现在。所以一开始姑妈让我劝他的时候我还劝来着,上了一年大学以后,我的真实想法是:
每个人都有醒过来的那一天,只是有的人醒的早一点,有的人晚一点,一味地劝说是没有用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积累的经验是不同的,感悟也是不同的。如果劝了没有用,不妨多一点耐心,若那人掉进坑里,就拉一把,然后默默看着他继续向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