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八字缺木,而木在内脏对应的是肝胆,所以他先天就更容易在这方面闹毛病。果不其然,经过两三次剧烈的腹疼,确诊为胆结石,结石较大,且胆囊壁增厚很多,医生认为胆已经失去功能,为防止以后结石堵住胆管,建议微创手术摘除胆囊。
现在的胆囊摘除都是采用腹腔微创手术,一般在肚子上开三个小洞就行。他的结石较大,操作有难度,所以一共开了五个洞。伤口非常小,术后就贴着大号创可贴就出来了。两周后自己把创可贴撕下扔掉就完事了。越小的创口,流失的气血就越小,造成的伤害越小,恢复越快。
今天就分享一下老公在澳洲做微创胆囊摘除术的真实经历。
先说一下我的最大感受:作为家属,我表示真是太省心了!从看病到完全恢复,基本没我啥事儿!我甚至连医院都没去,唯一和以往不同的,就是术后一两天,由我代替他负责家里的做饭工作,第三天起就一切生活如常。国内朋友都说不可思议,说在国内起码得住院卧床几天,家属必须得跟着跑前跑后啊。
不用担心过度医疗,反而担心医生太过放任,或许就是澳洲医疗的特色吧。平时小病小痛的要各种排队,见家庭医生要预约排队,做检查要预约排队,见专科医生要预约排队,手术也要排队。国内几天甚至当天就能解决的事儿,这边往往得要几周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所以许多华人有点儿小毛病不想等太久,干脆买机票回国治去。
但只要手术排到了,或者真有要命的急病需要紧急治疗的,从一进医院起,病人就完全交给医护人员了。会有工作人员推轮椅带着做各种检查,所有餐饮免费且送到手边,术后若需要护理,比如翻身、喂食、大小便等,也有医护人员负责照看。家属就算去了,也只在旁边精神陪伴,啥也不用干。
身边也有朋友的亲人得过大病,也有因病去世的,确实不太折腾家属,哪怕治不好了让回家做姑息治疗的,也会有医护人员每天上门指导,给打止疼药什么的,医院甚至免费把能上下摇起和安装医疗设备的病床,运到病人家里给用。所以一个人哪怕病再重,也不会让整个家乱作一团,完全可以不耽误上班上学,有空去医院探望即可。如今通讯如此发达,就算没空,通过视频聊天陪伴病人也一样,反正不用家属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
很多年前,曾在本地华人论坛上看过一个帖子,一个单身小伙儿分享了他在澳洲因急性肾衰竭而换肾的经历。因为没有亲人在澳洲,全程都是他自己去医院,直到换肾手术成功后才敢告诉国内的亲人。他没买商业医疗保险,完全走公立医疗系统,从急诊入院到换肾手术,再到后续治疗,几乎没自己花钱。出院后长期服药,也有政府按一定比例减免费用。康复后他继续回到工作岗位。他的经历充分证明,在澳洲治病,真的不需要有七大姑八大姨跟着忙前忙后。难怪西方没有养儿防老的观念。
像胆囊摘除这种微创手术,在澳洲连院都不用住,上午做完下午就回家了,连吊针输液都没有。早上要求空腹,六七点就得到医院,我还得伺候孩子上下学,是麻烦朋友帮忙接送医院的。当然,术后几天行动还是要慢,若扯着伤口当然会疼,但基本不耽误生活,就是看电视不敢笑了。偏巧那天看电视,有个特别搞笑的情节,老公硬憋憋不住又笑又皱眉的样子,让我在旁边可劲儿幸灾乐祸了一把。
下图是老公手术的医院的术后观察区,病人麻醉醒了就会在这个绿椅子上恢复,手术医生就在旁边,有事可以叫他。
等待时间:从确诊到手术一共等了三个月多一点,其中排队见专科医生用了两个月,公立医院排队手术用了一个月。常听说公立医院不致命的手术排队半年一年的,不知是不是因为结石较大,安排得算快了。手术排期估计是和疾病的严重度、紧迫度有关。也有人胆结石急性发作厉害的时候,直接去医院看急诊,医院也就马上给紧急手术的。
花费:全程一共花费不到两百澳元,合人民币不到一千元。其中156澳元是两次见专科医生的诊金,剩下的零头是手术后买止疼药的钱,实际白买了,根本没吃,说没觉得伤口很疼。在公立医院手术全程一分钱不用掏,出示澳洲医保卡即可。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的诊金,有医保卡的,政府掏大头,自己掏小头,具体比例和费用,每个医生不同。在医保范畴里的药品有一定比例补贴。
这里解释一下,澳洲的医保卡是每个澳洲人一出生就无条件给发的,不管出生在哪个城市或乡村,一视同仁。获得澳洲永久居留权的移民,以及持合法工作签证的人,也有医保卡享受同等医疗福利。不光医疗,澳洲的其它福利,包括失业金、育儿金、政府养老金(Age Pension)等,都不需要个人平时缴任何费用,所以不存在不按月缴费多少年就没有的问题。
当然,很多福利金的领取是有条件的。比如:想领政府给的养老金(Age Pension),要先通过收入和资产测试,低于多少的才能领全额补助。高于多少的不给补助。对中间档次的,收入和资产越多,可领的养老金越少。说白了,福利是为穷人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的,政府有责任不让穷人没钱吃饭和看病,有钱人就别想着贪那点儿福利了。
在澳洲胆结石微创手术的具体流程:
1、确诊:先去看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根据经验开了血检和腹部B超的检查单,血检在家庭医生门诊抽血即可(早上要空腹),B超要自己去影像诊断中心做,检查结果会直接发给家庭医生,自己也可以要一份。检查结果都出来后,再约见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告知确诊胆结石,并开推荐信给专科医生。家庭医生的责任到此结束,后面的手术交由专科医生负责。
这就是西方医疗体系中家庭医生起到的主要作用。除了急诊需要直接去医院看急诊科,医院不接待普通病人。身体不舒服先看附近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能处理的小问题直接开药方,自己去药店买药就完了。家庭医生确认不了的,会先开单让病人去做检查,拿到结果再把病人推荐到相应的专科医生那里去治疗。当然,体检也是找家庭医生就行。
家庭医生门诊,和专科医生门诊,都不在医院里,大多就像普通民宅的房子或写字楼里。所以,除了急诊部,去公立医院的病人要么是手术的,要么是住院的。不需要手术和住院的病人不会出现在医院。这种就起到了很好的分流作用。所以,直观感觉,澳洲医院里的病人比工作人员少,病人的感受自然会好很多。
下图是某家庭医生门诊的等候区,一共也就几个房间,每个房间有一位家庭医生。照片左边没拍到的角落有些玩具,这样的环境小孩子不会害怕。
2、手术:自己预约见专科医生,而专科医生最早的时间已经排到两个月以后,见完专科医生,就被安排进公立医院的手术等待列表里了。手术后见一次家庭医生查看伤口愈合情况,又见了一次专科医生,就算彻底完事儿。
下图是术后恢复观察区,麻醉一醒就被推在这里坐着休息,有饮食可以自己要。
3、术后:在网上做功课,大家都说术后得吃流食,以后再也不能吃大肉了等等。可给老公手术的专科医生再三告诉他:啥也不用管,像以前一样就行。
老公当然高兴,饿了一天正馋肉呢,进家门就要吃肉。可我按网上的告诫,只给准备了粥啊。幸亏帮忙接送的朋友细心,特地在华人餐馆打了包。人家立马拿出酱猪肘子啃起来。吃完了果然啥事儿没有,也没腹泻也没腹疼。看来真如医生所说,他的胆早就丧失功能了,他早就适应了没胆的人生啦。
医生也叫他正常洗澡,伤口上的创可贴是防水的。他第二天就洗澡了。大概两周后去看家庭医生就把创可贴撕掉了。
医院只给封信拿回家,写着术后24小时不可以开车、喝酒、独自出门、吃安眠药、提重物、运动、干重活儿等等,因为麻醉药还没完全代谢掉。
当然,作为中医爱好者,我对手术切除任何器官都持谨慎态度,但咨询过我信任的中医之后,决定采纳西医的手术方案。但我马上找信得过的中医给他开方子调理身体,所以在等待手术的三个月里,再没发作过。身体状态也越来越好,这为术后的快速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我始终觉得,就算没生病,只要亚健康,特别是四五十岁以上的,有必要定期找高明的中医开几副方子调理身体。防病重于治病,为何要等发病了才重视呢,遭罪花钱,还不一定治得好,倒不如把钱花在平时的保健和预防上。比起天天吃人工合成的维生素这素那素,还不如一感觉身体失衡就喝几副中药,调好身体的阴阳平衡、五行平衡、气血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