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佐佐小升初之际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38824/11470d800afac955.jpg)
大概1个多月前,与几位老友在“798”吃过午饭、喝过咖啡,相伴走向停车场的路上,偶然看到一个售卖手办的小店。和朋友说了句“这里有手办,你们先走吧,我去看看,我家姑娘喜欢手办!”对着店门的货架上摆放着很多以自然为主题、大小不一的手办。我一下子被一尊成人手掌大小、蓝白相间的手办所吸引,这个手办是一头大鲸鱼驮着一个穿着裙子在睡梦中的小女孩。后经询问,售货员告诉说,这是中央美院艺术家原创的作品,名字叫做“鲸梦”。听到这个名字,脑子里一下子闪现了庄子的那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句。于是询问价格、下单带走,回到家后送个女儿,作为一个毕业礼物送给了女儿。女儿说很喜欢,还开玩笑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蒸不下……”。
因为被大家追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也开始自诩为一个文化人,以前在体制内时,也自嘲为“刀笔小吏”。既然自诩为文化人,那就需要经常整点文化人的仪式感。于是乎,早就酝酿着在女儿小学毕业时,写一段文字,留下一点记忆,至于主题、形式、长短都未做考虑。那日偶得那个手办,就想这段文字就以“鲸梦”为题。
买回来没多久,与女儿的一位老师聊到了这个手办,她第一反应是感觉这个手办“很庄子”。看来,我和老师对于这个手办都能想到庄子和他神神叨叨的名句,创作者是不是也有这个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能够引起同样的思绪,也算是对创作者的成功了。其实,后来又想到了一句“鲸落万物生”。我希望女儿有如北冥之大鱼一样的梦想与追求,但同时也不要被梦想所累,轻装上阵。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38824/92b647433b226b80.jpg)
前几日,参加了中学第一次全体新初一学生的集体家长会,会上白校长的讲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促动很大,他的很多感悟和指导建议,很值得我们家长去思考,有些也很契合“鲸落”的这个主题。例如,白校长指出人生是不可规划。他提醒我们家长,不是试图去规划设计未来几年孩子的发展路径,因为人生是不可以规划的。并反问我们,你们发展到今天,是按照自己规划设计的路径来的吗?白校长还说,人需要有个目标,但目标不是最终要达到的那个点,而是一种引领、一个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努力,最终必然会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细想来看,我们很多人现在的样子,可能都不是我们多年前设定好的。正如我买这个手办时想的那样,我希望我的女儿有前进的方向,如北冥之鱼,大而能飞。同时,我又希望她不要被具象化的目标所限制,被一时的不顺困扰,能够一直努力前进就好。
那天白校长讲到学校读书会时提到,有些家长参加读书会的目的就是学到如何提升孩子的知识和技能,然后试图去改变孩子。他说这样是不对的,家长应该考虑的是先提升自己,再去提升孩子,你自己的都不进步,不成长,就只考虑让孩子进步成长,是很荒谬的。不自谦地讲,我很早就意识到,和孩子一起成长可能是我们家长最大的收获。白校长还说,世间大部分关系都是向着相聚而努力,只有亲子关系的努力方向是奔着分离而去的。当时我就在想,在这种关系中的成长,有很多无奈也是其他关系所不能取代的。《亲密关系》一书中也说过,与亲密关系的人一起成长,这才是爱的本质。
在小升初焦灼之际,我看了一本名字叫《学神》的书。书的作者是一名美籍华人,这本书最初的素材来源于她的博士论文。她社会调查的背景是北京两所顶尖级牛校,我模糊感觉一个是人大附,一个是四中,未做考证。作者说在这样的牛校里,学生们会根据学习成绩和舒适度来把同学分为四类,学神——成绩好,且轻松;学霸——成绩好,很努力;学渣——成绩不好,不努力;学弱——成很努力但就是成绩不好。关于这个我和一个牛校老师朋友,还有女儿进行了交流,总体感觉作者有点夸张了,包括她调查总结的有关内容也过于夸张,有些可能是为了成书的精彩进行了进一步的润色。无论怎样,这本书对我有一定促动。这里列举几个词,与大家分享。一个是“阶层复制”,我理解的意思是,对于我们的大部分孩子,想达到自己家长所具有的社会层次和经济收入,很难很难了。多年前有个统计,北京只有20%双清北父母的孩子可能考上清北,这个比例估计更小了。我们的孩子未来面临的压力会远远大于我们,而要继续实现“阶层保持”,最有效(对于大部分孩子可能是唯一)就是好好学习。对于这种压力,我们是一味地卷(海淀真的太卷了),还是多一些思考。我个人不成熟的想法是,培养孩子努力的奔劲,但要努力让他们不要像我们这代人这么“功利”,多回归一些本源。佛家所说,我们知道世俗的无任何实质意义,但是我们还活在世俗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遵从世俗的框架又不完全被世俗牵制,可能是修行最好的状态。我希望我的孩子,未来在具备“养活自己”能力的同时还能留存自己的“鲸梦”。《学神》里还有一个词,好像是“认知财富”,这个词是在说到当孩子遇到较大挫折和重大抉择时,父母能给予的建设性意见和具体的指导,这个需要父母有一定的阅历并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成长。这个词让我想到了《终身成长》里一些观点,身体健康、心理正常和认知正规,可能是一辈子都需要注意和提升的东西。
顺着《学神》的思路,回想女儿上幼儿园以来的九年,特别是小学这六年,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不禁想起“鸡娃”这个词。相对于很多父母,我们是幸运的。由于妻子一直在通州工作,这么多年,我们家生活根据地一直在通州,相对于海淀,通州是远离鸡娃战火硝烟的地方,所以,我们没有感受那么强烈的冲击与互卷。由于妻妹家女儿比我家女儿大两岁,而且在海淀读书,所以我们总能在相对比较恰当的时候启动一些学习。我们的位置恰恰在于远离战场但又能够听到枪炮声、闻到火药味的地方。我和妻子聊到过,妻妹和祐祐姐姐的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少掉了很多坑。由于姐姐一直是学霸,特别是到了初中,总是在年级考试排名第一,在妹妹心中那是神一样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佐佐妹妹的自鸡,我自嘲这叫做来自姐姐的内卷。写到这,必须感谢一下姥姥和奶奶两位老人。姥姥远远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早在几十年前就在哈尔滨开启了鸡娃模式,妻子、妻妹、妻弟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妻妹、妻弟都毕业于“名牌”大学(以前有这么个说法),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多么难和值得尊敬的。因为有了鸡娃的经验,姥姥总能在恰当的时候给于提醒,当然妻子偶尔会受到批评。我们老胡家只有我一人通过读书走出了东北农村,也与奶奶当年重视学习有很大关系。前些年奶奶有时会开玩笑说,我这个博士是她打出来的。确实,小时候淘气,奶奶总是揍我。现在想想,有时候打孩子有时候是教育孩子最直接也是效费比最高的教育模式。从女儿两岁起,奶奶就一人来北京照顾我们全家起居,今年因为爷爷生病才离开北京回了老家。与姥姥一样,奶奶同样注重学习成绩,每次孩子取得成绩,奶奶都会眉开眼笑。老妈在京这些年,付出了很多辛苦,特别是对于大孙女更是照顾的无微不至。女儿有时会说,奶奶你一定要活到90岁100岁,将来还要给我做饭带孩子。
当然,最该感谢的我的爱人……,以后想专门写一段专关于我爱人的文字。
最后,还应该感谢我的女儿,感谢她给了我们做父母机会,感谢她配合我们提升当父母的能力水平,感谢她对我们的宽容与无理由信任,感谢她的善良、努力……。
祝女儿健康、快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38824/26eefc340cda69d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