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916.父母.孩子(2)

916.父母.孩子(2)

作者: 和善且坚定 | 来源:发表于2024-02-07 15:47 被阅读0次

    文/杜春娜

                           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的说法或许也源于此,这是至理名言,更是专家们通过不断实践研究总结的真谛。

    今天读张文质老师的《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的第一个章节“孩子的未来既在父母生命中,又在父母手心上”,张老师用17篇文章,50页的内容,也在发自肺腑的告诉所有父母:

    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

    在这所学校里,父母是老师,孩子是我们要培养的人。

    那在家庭这所“学校”里,好父母是怎样的父母呢?

    张文质老师说“爱孩子是父母的命业。”

    “命业”这个词,我是第一次看到,特意查了百度,解释为“自己的使命,用生命去坚守的事情。”

    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是的,恐怕天底下还真没有或者极少极少不爱孩子的父母?可是会爱孩子的父母还是大有人在的。

    “比较嘲笑”“挖苦讽刺”“非打即骂”“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忽视不理”“命令驱使”又或者“骄纵溺爱”“放任不管”“包办所有”云云,这些还真不是爱,倒是害。

    张老师在本章节中所写的“爱”全面而深入:

    1.敬畏之心待生命

    孩子首先是一个珍贵的生命。从知道怀孕,不,要在怀孕的前三个月,父母计划要孩子的时候,就要在饮食上小心翼翼了,父亲戒烟戒酒,母亲心情愉悦,锻炼身体,不让自己生病,在知道怀孕后更是要小心呵护,十个月,每一天的天气变化,喜怒哀乐,饮食外出都因为腹中的生命为重,这是我们给孩子一个健康健全的身体的基础,父母有责任呵护,小生命的诞生让父母欣喜的同时又拥有了自己的使命感,因为眼前这个弱小无助的生命需要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张老师说,0-3岁,父母,特别是妈妈要无时无刻的陪伴在自己的孩子身边,除了及时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的生理需要,还要满足孩子在生命初期的重要心理需求——安全感。

    心理学中指出,安全感在孩子心理需求中为第一要素,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安全感足的人,常常觉得自己被喜欢,被接纳,对他人抱有友好、信任、热情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抱有坚定、积极、向上,有良好的自我评价;反之,缺乏安全感的人,常常感到被遗忘、被抛弃,对他人常常怀疑,嫉妒,敌视的态度,人生态度往往消极、悲观,自我评价很低。

    人生的头三年,常常被称为黄金养育期,一旦我们不知道或者不重视,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焦虑不安。

    想想自己的两个孩子在头三年,那个时候自己还没有开始学习心理学和家庭教育,完全不懂这些,两个孩子都是刚过半岁,我就离开他们上班了,把孩子撇给公婆,公婆很勤快也很对照顾孩子,但是谁也替代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想想那时候,我犯的错误是每次周日下午上班去的时候把孩子骗出去,然后偷偷的走,孩子常常回来之后一顿打哭,女儿六岁的时候我开始自己带,我发现她不敢自己睡,不敢一个人在家,晚上睡觉的时候蒙住头,还必须靠着东西,这些行为或许就是安全感不足造成的;儿子在在两岁左右的时候,我们一回家,他就一直让我抱着,害怕我们走,明明很瞌睡了也不敢睡,每次分别一个星期后刚看到他的时候,我发现他都会用怨恨的小眼神看我一会儿。

    在儿子三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和家庭教育,开始关注两个孩子的内在的心理需求,我深深的发现,越是早期的影响越是深刻,就拿头三年的不安全感来说吧,从知道,到疗愈可能需要五年,或者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总要为自己的行为去买单。

    为人父母我们唯有用心的呵护、让孩子身心健康,成为正常的普通人,就是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16.父母.孩子(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vh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