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3.0》从“听”到的那一刻起,就被我惊为天书。最早在喜马拉雅上偶尔听到解读,当时还未被翻译为中文。在得到和中信出版社推出中文版时,第一时间购买了纸质+电子版,一睹为快。全书提供的快感体验,足矣媲美《失控》《三体》等经典。
《生命3.0》笔记:智能是物质的一阶导数
第二章物质孕育智能
智能可以被定义为感知+计算+决策的能力,可以从进化的角度被看做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以是一种“完成复杂目标的能力”。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待,都有如下特点:
复杂系统孕育智能。道家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讲无极生太极,无非是说“有生于无”,或者干脆说“无中生有”。而现代物理学倾向于认为抽象的“弦”在数学上的不同表达生成了各种各样的粒子进而生成不同的物质。大爆炸的奇点论也支持无限的宇宙生成于虚空之中。当我们认为物质无限可分的时候,必然涉及到极限是什么的终极追问。同样的悖论存在于:如果世界的基石是简单,那复杂如何而来;如果世界的基石是复杂,简单固然可以解释了,但最初的复杂又是哪里来的?这类单向的连续追问,往往把人逼疯。而完美阐释这一点的来自系统论的思想:复杂生于简单,简单通过自组织会“涌现”出负责。听起来特别象“有生于无”的思想吧。我也相信西方科学体系中的系统论思想多少受到东方禅宗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因此,物质系统只要足够复杂(经过足够时间进化),就有可能涌现出智能。
记忆、计算、学习和智能之所以给人抽象、虚无缥缈的感觉,是因为它们都独立于物质层面。我经常这样打比方:当你使用一个app的时候,不会关注是跑在安卓还是苹果系统上的。既然app不关心操作系统,软件不关心硬件,那么智能就象软件是可以在“异构”的硬件上运行的,不管物质有多么大的差异,只要它的“一阶导数”(也就是架构、形态、物理逻辑等)是相同的,那么智能就是等价的。
任何一团物质,只要它拥有许多不同的稳定态,就可以作为记忆的基础。这个很好理解,想象峰峦叠嶂的地区,每一个山谷都可以进行稳定的存储。
计算质:任何物质,只要包含某种组合起来能运行任何函数的通用基本构件,就可以作为计算的物质基础,称为计算质。这让我想起来那些用精巧的结构设计来实现复杂逻辑的建筑构件,例如榫卯结构、齿轮传动、发动机。计算就藏在物质本身物理定律里。电子逻辑中各种门也是这样的体现。
当技术能力翻翻时,自身就能成为自身的构件来构造更复杂的技术,正反馈正是生命的动力。
推论:人工智能的增长斜率如果超过人类智能的斜率(一阶导),我们又允许它自我构建、互联互通的话,超越我们的智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看看物质的二阶导又会是什么呢?(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