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至善是心之本体

至善是心之本体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22-11-11 19:56 被阅读0次

第33天(2022-11-11)至善是心之本体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其中“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这是朱熹对“知止而后有定”的解释。语出朱熹《大学·或问》:“能知所止,则方寸之间,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矣。”

    却是义外也。源自《孟子》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反对告子义在心外的观点,认为仁和义都在人心之中。

    个人感悟:

      通过徐爱就“知止而后有定”这个问题的思考,得出朱熹的观点就是“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而阳明先生的观点是我们不需要在事事物物穷尽所谓的定理,这些都是外求,其实,我们要多向内求,只需要在内在的本心上下功夫,在本心上真正做到止于至善,我们就实现了“知止而后有定”,就有定见,就有智慧,就有能够自然领悟到天理定理。其实,内心不安定,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好,我们总误以为是外部环境的因素导致我们今天的困难与困境,其实所有的挑战都是来自于我们内心价值观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就像现在的面对疫情与世界格局的巨大冲击与变化,有的人内心开始不淡定了,无原则无理由的一味的把未来的前景想的特别暗淡,从而莫名其妙的人云亦云产生焦虑与不安!外部环境固然是不利的因素,但是我们内心必须强大,内心不强大,即便是2020年之前的太平盛世,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收入,我们的业绩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当然,现在这么差的外部环境,居然还有人实现骄人的业绩成长!所以,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一切的根源其实源自于本心,本心没有安顿好,外部世界好,与我何干?本心如如不动,纵然外部世界纷繁杂乱,又奈我何?

    《王阳明传习录疏解》余超林解读之33: 至善是心之本体

相关文章

  • 心想生解读《传习录》第21集节选: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

    01 至善是心之本体 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 ——《传习录》 至善是心之本体。心的本...

  • 感恩日记

    感恩日记2022/06/01总2049 继续学习《大学古本序》,至善,是心之本体。心之所发会有不善,而本体...

  • 至善是心之本体

    第33天(2022-11-11)至善是心之本体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

  • 百日成长计划

    【经典导读】心即理 回到心上,才能找到答案,找到良知与天理。 至善只在我们的内心,至善是心之本体。 心外无事,心外...

  • 精一至善出处: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一处便是 - 草稿

    关键词:至善、精一、精一至善、传习录、王阳明 《传习录》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

  • 3.至善是心之本体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想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

  • 《大学》

    继续说《大学》,“在止于至善”,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至善”,阳明先生说:至善是心之本体。也就是说我们作为一个人活在这...

  • 《黄省曾录》之三(第28天)

    先生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心之本体无善无恶,也说至善]有善有恶意之动,[思维一动就有了是非、美丑、对错,也就是...

  • 心学不是唯心主义

    【先生曰】 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

  • 精一至善出处

    关键词 《传习录》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至善是心之本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wt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