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爱与不爱的一切,还是糊涂些好。”
01
—
心绞痛
近期频繁的情绪失控,对一个成熟的社会人来说,太过失常。心绞痛,除了是心脏病的病症外,还有一种,便是心理病症,痛是真的痛,还药石无救。
起因自不必多说,也没啥新意,屡屡因为家庭琐事引发情感危机和互相伤害。翻开日记本,此类情景时隔不多久就会反复重演,实已厌倦再多为此添一笔,一来是因不忍回看,每每看一次,回顾那情那景,徒增伤心就多一次。二来,每为此多写一篇文章,就多了一个证据证明自己多年的人生经历丝毫没有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一些,对亲情人际的认知没有再进步成熟一分,平添了一份灰心。蛮忌讳这一点的,内心也是羞于承认这一点的,因为它在伤心的基础上又叠加上了对自我的否认和失望。
这感觉就像,原本已重心不稳跌落高台,救命稻草抓不到就算了,脚下还生出石头,坠着人加速下落。
02
—
自救落坑指南
每次心脏痛至濒死,我都试图就地”尸检解剖“,到底想搞清这病症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好为下次预防。这痛感,每次都是毫无防范,又无招架之力,一次次任凭事态发展,伤害重演,痛彻心扉。是真的每经历一次,产生的恐惧会更胜一次,难不成,真等到致死方休?
可奈何每次当场剖析都是毫无章法,最后只悻悻然得出这个情绪化的结论后作罢:别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我父母是例外。看起来是不是像极了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孩,在小题大做,撒泼求关注?描述有且只有彼此相互亲历的一段关系,无法做到客观真实这件事,很让人窝火。这让我一边捱着痛,既找不着依据验证这病症的前因是父母真的伤害了我,还是我自己过渡敏感,又没法对症下药,一边还不得不被迫等着下次的心绞痛发作和情绪失控。
都说人的耐受力是会随着所经受挫折伤害的变多或加深而增强的,观察我自己,为啥耐受力反而在下降呢。虽然每次做足了心里建设,对局面也基于过往经验有了十足的预判,可还是没能逃过,真心一掏出来,就被现实中父母的言语表现一刀一刀地扎上去,刀刀见血。
03
—
偏方
又有军师建议说,下次记得别事事带着真心在身上,就事论事,别轻易走心动情,最安全。
话虽如此,对路人,可能不难做到,对父母至亲,每个动念,心都是不自觉跟着眼睛嘴巴手脚一起的,哪儿能控制得住?
反念一想,说这话的人,是经历过怎样的伤痛,才悟出的这个可以主动防备的道道。
况且,因为怕再被伤就不带心跟至亲相处,这也总感觉哪儿逻辑不太对呵。
04
—
谜之至亲之爱
也不知道常规的家庭的至亲之间,对爱的存在与否,是否有标准且坚定的答案。反正至少在我身处的这种非常规的家庭,我还是偏向于认为挺虚无缥缈和唯心主义的。
理性的爱,假设我定义为:「无条件」的希望并帮助被爱的一方幸福、快乐、好。
关键词:
1、无条件
2、内心的动力源在「希望」
3、行为上有付出具体的「帮助」
4、「幸福、快乐、好」这个目标,是基于大众普遍认知和被爱一方自主意愿的「结合体」
在我家,父母对我的爱,第一条,我的体感总感觉是带着条件的。比如,要乖听话才不会被抛弃,要学习好才会被夸奖,我不能有失误和缺点,这些都会让我随时失去父母的爱。我从来没有清楚感受过,他们仅仅只因为我是我,而爱我过。
补充:虽然长大后回想,客观讲可能是所有那个时代背景下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对子女在言语和行为上的管束的一种表达方式,内心还是抱有希望子女好的初衷,即便如此,也不忍轻易抹掉幼时的我曾经受的创伤和一帧帧历久弥新的苦楚记忆。
第二、第三、第四的这个第四,又很有文章。
子女幼时没有独立思想倒还好,父母让怎样就怎样,做个听话的乖孩子,这里起码保障了第四这个目标是统一的,还显露不出这个爱有什么严重的问题,大家都相安无事,仿佛这个爱真的存在一样。
可一旦子女心智成熟,独立自我意识出现,且和父母对「幸福、快乐、好」的定义出现偏差的时候,关于一场亲情之爱的伦理大战,就此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了。
现实中,把自我人生意愿强加给子女,用爱来道德绑架子女的例子太多太多,不乏有父母幡然醒悟后结局皆大欢喜的,也有父母与子女各执己见至死不渝的,更有悲者,子女妥协父母误一生后对父母生怨生恨的,都不足为奇。
我们家嘛,我预判会走第二种剧情套路,双方不拧巴到死不回头的那种。
05
—
药方
综观以上,爱,可能本身就是挺复杂的一东西,里面包括着怨和恨,有念的牵挂,也有怨的牵扯,广义讲,都可以称之为爱,只是这爱够不上理性纯粹。到头来,唯一可以确认的,仅仅是自己主观爱不爱而已。
在我的底层逻辑里,家,是人生意义之一,家以及组成所谓“家”的至亲,都是我此生无比看重的。
人生三万天几近过半,醒来时,发现已押注太重,无法回头。奈何,我摊上一个家不成家的家。
亦或,恰恰是摊上了这么一个家不成家的家,才让我不知从多早的时候便起了对“家”的执念。
这既成就了我人生的方向,也顺理成章成为了我至今对所谓“家”求而不得的苦楚源头。
病根既已找到这里,日后再和至亲相处,那便还是带着心,爱而无悔嘛。
不禁嗔笑自己,像不像个滑稽的勇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