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咖的“21天写作计划”第2天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认识你自己”,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认为“认识自己”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我是谁?这是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我对于自己是谁,也经历了很多的探索和认知。
小时候的我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多数时候都是听别人说话,一般也不会发表意见,反而内心活动很多,经常自己和自己对话,记得有一次,一个邻居在和妈妈抱怨他们的夫妻关系,10几岁的我还听得特认真,等他们说完了,我还破天荒地分析半天。这件事我记忆深刻,说明小时候的我就对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大学后,我开始考虑未来就业的问题,我的专业是计算机信息类,虽然大一专业课还没有开,但我已经觉得这肯定不是我想从事的职业,我不喜欢和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在有一次和同学的聊天中,突然一个词冒了出来,心理学,对,就是心理学,我喜欢研究人,我想要了解我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我是怎么想的,这些问题心理学都能告诉我答案。那一刻,我的身体和心灵感觉变得特别通透,好像这个答案一下子打通了我十八年的症结和疑问。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探索自我的美妙滋味。
工作了,如愿做了与人有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每天都在想着如何能在这个领域更好的发展,让自己变得更专业,偶尔也会想内向的自己似乎在与人交往中优势并不明显,在别人眼中多是稳重有余,灵活不足的印象。这样的问题在我成为真正的管理者后越发突出:我还适合这个职业吗?我可以改变吗?这样的自己好吗?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否定、痛苦、黑暗、迷茫,当时很难受,就像凤凰涅槃前,要经历浴火的淬炼,才能最终重生,而自我也要忍受不断的拷问,才能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换得一个新的自我。
后来,利用业余时间,我重新拾起了心理学的学习,考了心理咨询师,参加了各类心理沙龙,还有心理成长小组活动,较为科学系统地进行了对自我的深入探索。通过学习,我越来越能接纳自己了,而不再否定自己。看见即是爱(武志红老师名言),当我看见了自己的委屈,看见了自己的努力,看见了自己的一切,我开始学着爱自己。伸展自己,又不伤害他人,这应该是爱自己的最高境界了吧。
总结下来,我的自我探索之路经历了儿时懵懂的认知、摸到门槛的喜悦、自我蜕变的痛苦以及经过学习后的坦然接受。那么我到底是谁呢?在荣格的人格心理倾向中,我是内向的;在DISC行为测试中,我是稳健谨慎的;在霍兰德职业测试中,我是SAE(社交助人、追求自由、审美的);在别人的眼中,我时而沉稳,时而活泼,有时温婉,有时坚韧;到底哪个才是我呢?我觉得都是,也都不是。每一个自己从出生开始,除了自带的一些天性,就开始被自我以及他人用特有的方式进行描画,直到生命终结那一刻,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刻自己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除了自我探索,其实我们更多地是在自我塑造,如果我们精心对待自己,赋予自己美好的品质,我们的未来就会越变越美好;反之,岁月就会迟早让我们看到那个颓废的、自己都不能接受的自己。我是谁?这个问题,只有未来能回答,也只有自己能回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