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臣总能把推理故事写出拼图游戏般的参与感,或者说这种解谜式的推理正是他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
生于二战前夕,日籍华裔的身份赋予了陈舜臣独特的历史视野。两国敌对时期成长起来的陈舜臣在身份上无法割舍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情感上对自己生活的日本有着复杂幽微的感触。特殊历史时期造就了陈舜臣这样特殊的公民。是日本人?是中国人?是故乡的异乡人。种种经历和思绪诉诸笔端,形成了陈舜臣独特的写作手法。在《青花》一书中,陈舜臣这种独特的风格尤为突出但又十分婉约。
《青花》讲述了中年丧夫的奈美在亡夫医生家中见到与父亲家中相似的纹样奇特的青花花瓶。为了探寻风格奇特的青花背后的秘密,也为了给被突然打断的人生一点缓冲的余地,奈美踏上解谜之旅。随着旅程的延伸和相思青花前生今世的逐渐揭秘,奈美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思索也逐渐清晰起来。《青花》着眼于历史的侧面,书写那些没有在历史中留下姓名的人和故事。这些人和故事虽不似历史洪流中的大人物那样波澜壮阔,但也一波三折,惊心动魄。奈美以相思青花为线索,沿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一路追溯。从太平天国运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生来不凡的相思青花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能引出一段故事。这些故事包罗万象,有人生,有情义,有爱恨,有家国,有历史的纵深,也有人性的叹息。陈舜臣把历史和人做了巧妙的连接,以故事为水墨将二者晕染开来,融为一体的血肉。他关注历史,也关切历史变革中特殊人群的命运和悲欢。相思青花牵扯出的故事既有中国人的视角,也有日本人的叙述。而到了现代,在这些故事中牵线搭桥的土耳其人雷米特夫妇则是陈舜臣对自身身份思考的一处落点——在俄罗斯、中国、日本几处都有生活过的足迹,但身心都带着异乡人烙印。陈舜臣国际化的历史视野背后,深藏着他对世界大同和平互通的渴望。
可能是因为写《青花》时已年过古稀,青花中融入了很多对爱情、婚姻、人生的浪漫思考。相思青花的百年历史背后,是爱情和婚姻的不同形态。有莫达先生和兰友这样心意相通情比金坚的,有像王教授和白珠璃患难与共、家国为先的,有高山和羽田小姐这样一再错过,只好变成心头一个远远的牵挂的,也有奈美和林辉南这样走到人生的中途再度出发的。《青花》寄托了陈舜臣很多浪漫的美好愿望,大到家国,小到夫妇,层层叠叠交织融合,如同那套相思青花:美好、神秘、静默地凝视着、等待着、见证着。
人间又是几度山河几度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