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起晚,9点多才起,大概是前天3.40起床想拍日出结果觉没睡够,然后今天补的吧。
起床之后早点就自己煮了2个鸡蛋,小时候不喜欢吃鸡蛋的我,现在反而经常吃。
吃饭的时候爸妈就商量着今天去老舅爷家,(因为前几年一直没去,现在买了车自己去那也方便了。)吃完饭就准备礼品,去集上买了两条鱼,我停车在等他们,正愁倒车不好倒的时候,有个老奶奶敲玻璃,“回不回楼区?我买了太多东西,自己提不回去了”拜托,我也不是出租车啊:“不去,我是私家车,不是出租车。”“我电话忘带了,你们买完东西,我跟你们顺路一起回去吧。都是住这附近的,一提都是亲戚。”因为一会有事,我怕耽误时间,就又拒绝了老奶奶,再者说想老奶奶说的一提都是亲戚,明显就是想以来拉近关系达到目的,让我很反感。
没过一会老奶奶又回来了,“我这没想买这么多东西,买多了提不回去了,你这小孩怎么也这么不人意”感觉老奶奶开始不讲理了,但都来了第二次了,再拒绝也不合适,就让老奶奶上车等。现在真的是很怕老人,有的老人真的是蛮不讲理,以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观念来要求约束其他人。搁在平时我肯定不会犹豫就答应她,但这次我们确实有事要做,讲真是不太情愿的答应了她。不知道这件事换做其他车主会怎么做,但我的处理方式确实不太妥当,明明帮了老奶奶的忙,但心存不满。而老奶奶也是,虽然达到了目的,但自己也处于很尴尬的情况。虽然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但双方的心理都不是处于一个满意的结果。我作为主动方,虽然答应了老奶奶,但实际内心心态并未得到转变——既然要做,就做的让大家都更舒服一点。
晚上去万庆阳家学英语,他刚从市里买完新衣服回来,正挨个拿起来给他父母看,他妈妈对万庆阳对买的东西比较挑,会加入她自己的审美,他妈看着不喜欢,就会很不满意。但他爸爸就没那么多要求,你自己喜欢就好。他妈就觉着万庆阳之前花1000多买的一双鞋,很丑,而且也不穿几次。万庆阳:“你不知道,那双鞋只要识货的人,都能看出来好。”“那你看看我这双鞋好不好”他爸说着把脚上穿的爱步鞋提上来给我们看,“你识货看看这双鞋多少钱?”我凑近仔细一看,看到了爱步的LOGO,之前从来没买过爱步鞋,只和井泽文在麦购折扣店里陪他买过一双,打完折799的鞋。所以综合起来就觉着1900应该就挺接近的吧,但实际上他爸爸花了3000+买的这双鞋。我之前根据的是我和井泽文一起买鞋时留下的印象来判断,但万庆阳他爸爸地位和我们明显不一样。没结合到他爸爸的一些社会地位来思考,再有就是伯克丽培训文件中,对接待进店客户有句话叫“逢女减岁,逢男显贵”也有叫“逢女减岁,逢货添财”就是说男人想要得到的认可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认可,逢货添财和逢女减岁是一个道理——对女人的认可是在年龄上做减法:30岁的女人说她像28的会微笑,说她像26的会开心,说她像24的会喜出望外;对男人的认可是在物质能力和经济实力上做加法,加的越多越好,有的人的穿戴价格会出你的想象,说的价格也不是让你掏钱买下来,既然不是你买的,花的也不是你的钱,那就报的越高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