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只有教师先动起来,语文成绩才能“飞”起来。
一、课标读起来
研究《课标》,你才知道要教什么。名著《儒林外史》考不考?《红星照耀中国》呢?这两部名著期中期末会考,却不是《课标》推荐篇目。
中考语文怎么开始考书法知识了?怎么阅读文段那么长呢?因为《课标》有云:临摹名家书法;九年级学生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二、课文讲起来
部编版的语文教材绝对是心血凝成的“浓缩精华”,所以每篇课文都要认真研读、教读、导读等,特别是课后“思考探究”题目,每一个题目都是精心设置的,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而且所谓的“中考新题型”几乎都可以在课后的“思考探究”里“追根溯源”。
如:《背影》中“课文如何描写父亲形象的?”《紫藤萝瀑布》中“课文是如何描写藤萝花的?”《皇帝的新装》中“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大自然的语言》中“怎样将物候这一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敬业与乐业》中“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键词、设问句等。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
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好教材,讲好“例子”!
三、试卷研起来
研究试卷,才会明白要考什么,怎么考。在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新型题目,探究“新”在何处?如何解答?甚至仿照出题。
研究近几年中考真题或者模拟卷,会发现字词开始放在“情景”中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开始显山露水;古诗文默写题古文的分值开始加大,特别是新增古文篇目《伯牙善鼓琴》《河中石兽》《虽有佳肴》《答谢中书书》等;说明性文本的考察,已经从关注文本的文体特点走向关注文本的使用价值。以灵活多变的形式考查语文实际运用能力;无“图”不成卷等。
四、思维导图画起来
既然无“图”不成卷,那我们就与“图”共舞吧。故事的情节、文章的思路、作文的构思,特别是名著的阅读。都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附:名著阅读备考建议:
五、小专题练起来
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等专题,功在平时、日积月累而成,所以把小专题当作常规的作业练起来。不图多,在坚持中积少成多就好。
六、优秀作文集起来
批改后的作文要有针对性地升格,升格后的精品作文要展评、要搜集整理。不能艰难地写成之后再让其“失踪”。可以尝试扫描为电子档保存,或者誊写在指定的作文册子里。
附: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一个精彩的开头;
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5~7段为宜;
一个优美的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
一个完美的结尾;
一个干净整洁的卷面。
七、团队协作干起来
阅读题的勾连对比,非连续性文本的考察趋势等,已竖起鲜明的旗帜——单打独斗的语文教学时代已结束。语文要想“教活”“教透”“教通”,一定要有团队分工、协作。比如:课本“思考探究”的归类整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古文、诗词、作文等);修改病句、句子衔接等小专题的强训整理等。这些工作不是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智慧所能拿下来的,所以一定要精诚团结、合作共赢。
语文是知识的航空母舰,语文走向“大”领域,我们教师也一定要有大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