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当然是多多益善,但却没有必要因为哪一本经典没读而焦虑,事实上,世界上根本没有人人必读之书。
李善友教授办了个线上“混沌大学”,主要是教授创新理论和训练创新思维,他说:“每一个职场人,都应该上一次混沌大学。”既然身为职场中人,我也花了六百多银子购买了课程。但上线一听课,就被李教授那一口“z”、“zh”不分的方言给雷到了,我还专门上网查了一下这哥们籍贯,竟然是东北吉林人,吉林人讲话有这毛病吗?
这还不算,他那完全没有必要的夸张语言风格,让我在听课过程中每一秒都在忍受折磨,每遇到“的”,他就会读得又重又长,我的理解是他想强调重要性,但每一个“的”你都像憋了大便一样发狠,到底是几个意思?看在银子已经花了的份上,一边脑袋中跑过无数个“草泥马”,一边硬着头皮听下去。课程到一半,好像他那一套东西也没有太石破天惊的观点,就果断放弃了!
作为职场人,混沌大学我算没毕业,但好像也没有很“混沌”,还勉强能混下去。看来李善友教授的“每一个职场人,都应该上一次混沌大学”的断论太武断——根本没有必上的课、必读的书。
从人的个体差异来说,读书是有选择性的。我们往往总是站在自己的认知立场去看问题,一个哲学家对没读过柏拉图《理想国》的人肯定充满了悲悯,一个国学大师对没读过《论语》、《孟子》的人一定大为错愕,但一名渔夫,他最大可能是把这些书撕来擦屁股,还一点也不影响捕鱼。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一位哲学家与一位渔夫同坐一条船渡河。
哲学家问:“渔夫,你懂不懂哲学?”
渔夫说:“不懂。”
哲学家说:“那太可惜了,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哲学家接着又问:“那你懂不懂数学?”
渔夫回答说:“不懂。”
哲学家:“那你又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命。”
突然一个浪头打过来,哲学家与渔夫都掉到了河里.这时渔夫问哲学家:”你懂不懂游泳?”
哲学家说:“不懂!”
渔夫说:“那你就更可惜了,因为你马上就要失去整个生命。”
对一名渔夫来讲,会游泳比读书更重要,而且,他的哲学思辨一点也不比饱读诗书的哲学家差,可能更接近真理。
从知识的结构方面来看,也是这个道理。
一本书阐述了一个的很重要的观点,偏偏被你错过了。但不要紧,这个观点会在无数本其它书里重新出现。
这就像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吃猪肉的穆斯林一样,他们身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营养,照样从鸡鸭牛羊的肉中得到了。
很多国人一辈子就是没有读过“四书”、“五经”,但他们中很多人极有可能是从一本武侠小说中学到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身立命之道。
我一直坚持一个读书人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多学科涉猎,打破知识间的藩篱,在学科的最顶层达成互通、相互印证。但是,再庞博的知识结构里,都没有一本必须的书。
今天在书店买了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是一本被众多名家推荐的经典,但我几次在书店里拿起又放下,总觉得没有必要凑热闹,非要读一本自己还没有兴趣的所谓经典、名著。今天买了,也不一定读,至少不会马上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