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真正的教室在窗外

真正的教室在窗外

作者: 459ac307c61a | 来源:发表于2017-10-17 14:33 被阅读0次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国教授来台讲学3个月,他把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一同带来在本地就学。别人问他:“在学期进行到一半时把孩子带出来,难道不怕耽误他的学业吗?念了3个月刚适应又要回去了,对孩子不是太辛苦了吗?”他听了,很惊讶地反问道:“人生不就是应该不断地适应新环境吗?从小学习适应,看不同的国情,体会不同的文化,不是更好的学习吗?”

这番话令众人十分佩服这位父亲的远见与勇气。

其实也是,学校教授的知识,丰富人的大脑和知识储备,在世界上为人处事,更多是家庭、学校所传授不了的。人生旅途上用到的大部分知识是课本上没有教过的,只不过一般人被传统的观念所束缚,认为教室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完全钻入书本,却也完全隔绝了对外面的认知,传统教育认为学习就是要在教室里一板一眼地上课,没有勇气反抗。

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不拘任何形式的。课本的知识很有限,可以随时学,学到老活到老;但是课本之外的东西却可遇而不可求,年少青春,应该是把握机会,把孩子从课堂中带出去,让他获得课堂之外的知识,这是更好的学习。

有一位国外负责面试新生的教授说,如果两个学生SAT的成绩和功课一样好,但他只有一个名额时,他会选择爱打篮球的孩子,而不会选择只爱跑步的孩子。因为现在是科技整合的时代,孩子若有团队精神,就容易和别人相处,有朋友帮忙,将来在事业上成功的概率就比较大。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不是热爱跑步的孩子不如打篮球的,它所反映出的信息是,教育是一种投资,他们只投资在以后可以回馈母校、为母校争光的孩子身上,所以他选爱打篮球的。

我们目前的教育都没有顾及到社会竞争力的需求,当别人在为迎合世界潮流改变他们的教学政策时,我们却还在原地踏步,一方面抱怨社会生存艰难,一方面却又不愿意做出改变,真是令人焦虑。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曾感叹: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观念的改变需要长期不断地宣导。有一位荣获教师奖的老师,最初教学时被评为不合格教师。因为他注重启发,上课不照本宣科,作业不多,考试更少,他还因为怕抹杀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不让学生念什么参考书,结果引起家长不满,认为他偷懒,要求学校撤换他。幸好他指导的学生每年参加科技展览会都能拿到奖,家长的观念才慢慢纠正过来。他接受采访时说学生得奖就是他的“免死金牌”。看到这里,我很心酸。

教育是为培养人的一生而努力,自私的教师才会把学生总是限制在教室内,限制在课本上,只注重表面的高分而不在意孩子究竟学会了什么。毕业以后,没人在意你在校的成绩如何,但从教室外和课本外学到的东西却会让你一辈子受用不尽。

相关文章

  • 真正的教室在窗外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国教授来台讲学3个月,他把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一同带来在本地就学。别人问他:“在学期进行到一半...

  • 教室窗外

    讲台左边三扇窗,乳白色的铝合金边框,透明的玻璃,因雾气和尘埃模糊了双眼,窗外朦胧迷茫。课间,我总是喜欢靠着窗户,欣...

  • 教室窗外的风景

  • 望望教室窗外的雪

    树影摇摆不定 雪花轻盈迷离 停下了手中的数学题 任由思绪从黑板上飘走 随着白雪一起 旋转、漫舞 一晃又过一年 此后...

  • 立足教室,也要关注窗外世界

    朱永新教授说过,教育从来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带领学生关注窗外世界...

  • 教室窗外的那株白玉兰

    十八岁 是十八岁啊, 多么美的年纪! 说不叫人羡慕, 有谁相信! 教室窗外的那株白玉兰 教室窗外的那株白玉兰啊, ...

  • 慢慢喜欢你

    夏日的傍晚 在教室里 抬头看窗外风景 等待的那个姑娘啊 穿着白色衣服 看着着窗外的人儿 迅速走出教室 骑上单车 和...

  • 在舞蹈教室

    文/摄影 益安 技娴于外,功守于心。 舞起来,美的迷人。 早上如约而至。先是孩子们,后来是要艺考的姑娘们。 我想,...

  • 在路上――窗外

    深夜,列车在旷野里狂奔。人群,多已昏昏欲睡。车内车外漆黑,都掐灭了灯火。在上铺狭小的空间里,听着列车时不时发出...

  • 研学|寻找教室窗外的诗和远方

    研学游 由 来 研学游 也叫修学旅行 是各国各民族历史最为悠久 也最为有效学习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我国在春秋时期便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正的教室在窗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jd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