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性和天性

人性和天性

作者: 飞翔快乐 | 来源:发表于2021-01-26 16:24 被阅读0次

    今天晚上我想谈谈人性和天性。人性是什么,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懂,但又无法直接好好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我也刚刚百度了一下,所谓人性的本质在狭义上是指人的本来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属性;而在广义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其中包括人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属性。所以,从概念上说人性具有动物的属性,因为它定义了人的概念,而茶余饭后我们也会对某些新闻主人公的人性而乐此不疲,因为某些人没干人事,而“不是人”,即使我们自己喜闻乐见批评他人,但是我们谁又能否定我们每个人内心欲望的存在,基于此事实我的理解是人们愿意将内心最原始的愿望说成天性,而具有理智的人文气质属性则被称为人性。

    天性和人性是不是就是两个不相交集的属性呢?以前我总是这样的认为,一个高级,一个原始,原始的只需要欲望支配,不需要思考,高级的则需要理性思维和自我约束力,它似乎和原始欲望势不两立,这样的共识好像没有错误,但是对于这两种属性,愿意打破常规思维的我最近有了全新的理解,人性固然看起来比天性高级,它也是区别成熟和幼稚的重要标志,但是人性可能包含了天性,并在天性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富有更高内涵,如果我们思考人性不从天性出发,那么会让思考陷入胡同,走向歧途。比如人们对他人的喜恶很多来自第一直觉,这种直觉其实和天性并无二样,我们现在常听人说,“不能以貌取人,我们要注重他人的内在品质”,“好看的肉体千遍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还有这几年更流行更高级的话语:“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从这几句话看出,我们已经从前几年第一直觉的喜恶到了更深层级的追求,但是仔细揣摩一下,虽然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在丰富,但是我们对他人的评价相比较以前真的就变得这么理性和注重发掘内在吗,我们难道之前的主流价值观就不注重评判他人的内在品质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物质但带来的更多的是解放天性,我们变得敢于表达,敢说真话,我们对他人的评价来自于天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考虑,我们可能更加客观和“冷酷无情”,这种客观不仅仅是指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上,更多的也是遵循我们自己的内心角度出发,我们不再避讳对外表和灵魂契合的双重追求,但是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想在这篇文章里高高在上的谈人性和天性,那样谈论感悟会显得极为空洞,甚至根本没有必要,自古以来大的课题永远不缺答案,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被先辈或者其他人思考过,只有生活的小的问题容易被人们不屑去回答,仿佛那一个个问题天生被所有人都知道,但是人生无非就是每天都面对一个个小课题,我们每天感知,却难意识它们具体的存在,我们当时为它抓耳挠腮,却可能在下一秒钟它消失匿迹,因为我们缺乏归纳和思考的能力,它们会一直存在并严重影响了我们生活幸福满意感。

    不知不觉我似乎又说了很多的话,现在拉回正题,我最近的感悟是: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无他,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沟通的效果好不好,什么最重要?印象最重要。彼此留下的印象不仅仅依靠语言,最重要的其实是小动作和微表情,小动作和微表情传达的是什么信息呢?我个人理解是安全感,当安全感建立时,就会有基本的信任,然后你和其他人继续沟通成为可能,如果沟通缺乏安全感,那么就会陷入困境。也许有人会说长得好看的人难道不总是被搭讪吗,不总是被撩吗?这可以说是安全感吗?这当然是概念混淆,长得好看是大众共识,在美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让人产生想沟通的欲望,但是性格随和的精神面貌才是长得好看的重要补充,因为长得好看的人多半是自信和开放的,所以我们的生活经验里会总是误把好看的人等于好相处,你可以试想象着让一个冷美人(男女皆可)其面阴郁像冬天里的灰色雾霭,与你相对而坐,我想你是绝对不会提起任何兴趣和他说话的,当然这是举了个鲜明的例子,我只是想说明微表情和动作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究其根本是因为在沟通活动中,沟通的双方会一直注意着彼此脸上的表情,你脸上的表情是坦诚,是隐晦,是谦和还是乖戾,是阳光还是阴郁,都会决定了另一方心中的感受,当对方看着你的脸却观感不好时,多半会不自觉地停止交流,我们很多人在评价他人的印象时,脑海里第一时间会思考他人的性格,能力,品格,家境,背景,金钱等印象,当沟通还顺畅时,这些都是印象,但当沟通不顺畅时,这些印象就通通成了某某人的心理特征写照,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忘了,沟通进行的怎么样是双方的责任,就像物理的力一样,彼此之间的互动效应是随时在纠缠中改变的,当沟通不畅时,肯定是双方都出现难以为继的态度,正所谓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我说这个的目的不是为了将错误平摊并“各打五十大板”,而是强调出现这问题的重点在于,谁在沟通中首先不和谐才是导致了沟通向坏的方向发展的“始作俑者”和“罪魁祸首”,我将在沟通中给他人带来不舒服,不和谐的感觉称为:不好的观感,用相对应我们自身经常有的内心独白就是:你看你说话的样子看起来真让人不舒服和讨厌,不想理你。

    不好的观感是什么?为什么不说好的观感呢?因为不好的观感才会导致沟通遇到障碍,而“相貌平平”的观感也并不太影响沟通的深入。好的观感可以是一个人的自信,阳光,开放,主动,成熟,能言善道等等表现出乐于与他人沟通的行为,这些都是好的观感,“相貌平平”是一个比喻,我是想用来概括性格,精神面貌都很一般,也并不排斥与他人沟通的这类人,这类人往往很难给别人留下不错的印象,因为太普通了,但和这类人沟通并不太费脑筋,所以如果后期不出什么大的问题,双方想想可以保持沟通关系也没有难度。不好的观感真的需要总结,总结就是为了避免犯错误,我自己的定义是当你与某人沟通时,所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外化形象让对方出现不舒服和排斥,并欲停止沟通的感觉就是不好的观感。这种不好的观感不仅仅是狭隘的自负,莫衷一是,和对说话对象不尊重等等表现的情绪和态度,还包括你自己的不自信,过于优柔寡断,愤怒,焦虑等让其他人能感受到的负面情绪,我们都曾经年少过,我们曾为自己的调皮,自负和对他人的不尊重付出了该有的教训,凡是有一点社会阅历的人都能明白,在和他人沟通时需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言,防止被他人误解不懂事或者不会尊重人,但是我们大部分却不清楚的是自己身上的某些负面情绪也会影响你的外在形象和精神面貌,这些印象会使与他人的沟通戛然而止,应声落地,比如说你在某个事件中的不自信状态,会引起在场人的怀疑甚至轻视,再比如愤怒,焦虑,这些情绪也会直接表达在脸上,无论你碰到了多么棘手的问题,其他人是无法理解的,别人只知道你是焦虑的和敏感的,这种负面情绪同样是让别人避而远之,这些我们在某个事件中我们自身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影响了我们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面红耳赤,手脚不自然),我们往往只知道这样的情绪是我们自身缺少自我肯定的原因,都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但是我们就很难意识到这些表现情绪的外化表情和小肢体动作同样也是负能量的代名词,它所释放的能量场也是负面和消极的,它不具备开放性,它是向内自我保护的,人类虽走出了以生存为第一要义的惨烈自然生存环境,学会了互相沟通与包容,但是从安全感的角度来思考,任何人都会对负面情绪的人敬而远之,这却是人的动物本能——天性。

    所以我们再看“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这句话,从原始的男色或者女色的追求,到今天的注重内涵和精神价值,难道仅仅是从性本能转向人性思考了吗,我们当然不能否定时代是进步的,但是我们追求精神价值其实是人类天性自身所做出的一种选择,它不仅仅要“欲”,还要“愉”“悦”“稳”,而我们的理性是为了我们的天性服务的,它提供了技术手段。

    我们不应该与动物的天性做斗争,当我们遇到人际关系的挑战时,我们多应该思考是不是自己表现出来的情绪使沟通出了问题,我们不需要对别人负责,更不要让别人对你负责,我们需要照顾好自己,我们要留意能反映自身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外化细节,因为这些细节告诉我们身体哪里“病了”,它也影响着你身边的人,它向影子一样无处不在并穿插在我们生活中任何有“人”的场景,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不断自我反省和改变,也许我们的习惯性行为都是父母所创造的环境带给我们的,但那都是过去时,我们自己现在才是我们身体的主人,我们要成长为我们内心的成人,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我们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性和天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oe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