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秘本许建 18685568223
仁坳村位于新州镇政府驻地东南面,距镇政府驻地23公里,东与白保村相邻,南与谷陇、重兴接壤,西与翁开村相邻,北与团仓村相邻。全村辖3个自然寨、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户数333户,共有人口1553人。有田土958.88亩,其中田848.89亩,土109.99亩。主要出产水稻、玉米、辣椒等。
仁坳村中有着相当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以蜡染较具特色。其显著的特点是自然纹中又套几何形纹,使图案更为丰富。对自然纹的描绘似乎比其他地区更大胆,有些动物只见轮廊或部分肢体,有些互不相干的动物、植物又奇妙地组合在一起。
蜡染亦被称作“蜡花”,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贵州民间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岁时节日住房的装饰还是婚丧嫁娶人生仪礼,也不管是民间宗教信仰祭祖敬神还是服饰佩带织绣花样,各式各样的蜡染工艺织染活动,都与贵州山地少数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少数民族以蜡染作主要装饰的有黄平、重安江一带和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她们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绑腿,都是蜡染制成,其它如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包袱、书包、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
蜡染是仁坳村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点在女性村民上更为体现。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家中农活由妇女和老年人承担,闲暇之余,妇女们齐聚一处绣蜡染, 大家在一起话家常以解一天农忙的疲惫和增进感情。一起绣蜡染的时候可以讨论技巧,老一辈蜡染艺人会传授经验。更为难得是大家对于政府干部宣传的蜡染保护也是身体力行的参与。
仁坳村村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旅游扶贫”活动并派出蜡染技艺项目传承人到贵阳、凯里等地进行宣传展示。注重人才培养,培育后继人才。仁坳村为进一步壮大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承人群队伍,培养非遗后继人才,一年来,共开展苗族蜡染培训班2期。为教育引导村民树立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村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组织传承人深入周边村寨村民家中宣传蜡染保护知识。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文化大竞赛。为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提高传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9 年以来,县政府借助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或国家法定节假日举办非遗大比拼竞赛。在新州飞云崖苗族祭牛节,在旧州古城景区百名绣娘名工巧匠刺绣大赛和百名银匠名工巧匠银饰制作大赛中,都有仁坳村民的身影。
两千多年来,蜡染工艺在贵州民族地区延续至今,这和蜡染工具简单、制作方便,能够就地取材有关,也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的长期存在分不开。但相比费工费时的手工蜡染来说,市售的花布更便宜省事。若单纯从经济因素解释蜡染长期存在的现象,不能让人信服,而只能从它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以及产生它的思想根源来理解。贵州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体现,既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传统,又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同其他民族文化一样,贵州蜡染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因为许多传统风格一旦变异,就再也找不到回归之路。
少数民族地区要积极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娱乐生活,又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据悉,黄平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9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75项。现有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5人,州级传承人10人,县级传承人511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