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性指两件事有关系、会同时发生。
而因果性代表一者是另一者发生的原因。
相关性可以用来预测,
唯有两件事具有因果性时,才可以通过改变因来影响果。
相关却不是因果的三种可能:
第一种,因为B所以A,它是因果倒置的关系。
第二种,C导致了A和B的同时发生,所以A和B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第三种,A和B的相关,仅仅是巧合。
所以当我们看到相关性时,我们需要三连问:是巧合吗?是不是因果倒置?有没有第三个因素同时导致了A和B的发生?
斯坦福棉花糖实验
对于这个实验结论的挑战是,延迟满足与成功之间并不是因果关系,它们仅仅有相关性,背后的真实原因是孩子家庭所属的社会经济地位。
简单来说,有钱家的小孩平时想啥有啥,糖果并不是稀缺品,所以对他们来说忍耐15分钟太小意思了。但是对穷人家孩子来说呢,平时吃个糖果就像过年,棉花糖对他的吸引力太大了,这种忍耐就更加困难。
所以延迟满足能力和成功,它们是同一个因产生的两个果:因为富有,所以可以不吃那个棉花糖;因为富有,所以成功的概率大;所以延迟满足和成功它们同时出现,它们相关,但它们并不是因果关系。
如果错把相关性当成因果性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它的问题就是,它会指引我们去采取错的行动,它指引了错了方向的,它的这种行动是徒劳无功的,甚至有的时候会耽误真正重要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相关性特别容易被解读为因果性。
当看到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的时候,直觉上就觉得一定有点什么关系,而且高相关性并不是一时或一次同时发生,它们的起落是有巨大的一致性的。
特别是当这种因果的解释符合我们某种预设或者偏见的时候,就特别容易直接把它当成因果去看待。
比如说锻炼小孩的延迟满足能力有利于成功,比如说延迟离婚会降低对孩子的伤害等等,这些都非常符合我们东方的价值观。
如何识别和反驳相关和因果的混淆
首先,要有辩手一般的质疑精神,听到两件事情同时发生或者正相关,先问问真的吗?一定吗?您说了相关,您证了因果吗?怎么证的呢?控制了哪些变量?
第二,对方如果说A带来B,我们就试着反着说,B带来A,听一听能说得通吗?如果能说得通,问问对方排除这个可能性了吗?
第三,想一想,有可能有什么样的C会同时带来A和B,问问对方这一个变量您控制了吗。
最常见变量的家庭背景、收入、教育、族群。
思考1:每天跑步5分钟能更长寿,有什么说得通的C,有可能会同时带来每天做到跑步5分钟和更长寿的呢?
Q:共同的因素C:这个人非常在乎健康且自律
需要控制的变量:饮食习惯、睡眠健康、生活健康,这些变量很难控制。
因此跑步5分钟喝长寿之间不是因果关系。
思考2:有这样一个数据,说结婚的时候买的钻石越大,离婚率越高。这中间是因果关系吗?因为钻石大,所以离婚率高,还是说有什么其他的解释方式呢?
Q:共同的因素C:高收入、高学历
大钻石和离婚它都是共同的C带来的果,你可以靠钻石的大小预测离婚率,但不能靠在其他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仅仅靠刻意去买小的钻石而降低离婚的概率。当然了你也不能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靠买大钻石增加离婚的概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