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晚明流风多余韵,草书天下称独步

晚明流风多余韵,草书天下称独步

作者: 梅篆儒_b904 | 来源:发表于2019-08-15 06:10 被阅读0次

    草书,书林之江湖,风云涌动,惊涛骇浪。草书大家,也就成了江湖上的豪杰,武林中的侠客。这帮人,情感四溢,意气风发,积于心发于笔,托于笔挥于墨,于是感情的尽力发泄借着笔墨的淋漓酣畅一洒无余,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

    历代写草书出名的人,多深情而含蓄之士,借草书的挥洒寄托情感,彰显性灵。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僧人偏好此道?唐代的怀素、高闲、海空、贯休、亚栖;宋代的大慧来果 、无准师范、圜悟克勤、虚堂治愚;元代的清拙正澄、中封明本、一山一宁、释溥光、了庵清欲;明代的担当、憨山德清、破山明;清代的八大山人、大愚、弘仁、髡残、原济。因为草书是所有书体中最可以宣泄心中积郁,洒浇胸间块垒的载体,通过草书的张驰使转,莫测变幻,整个世界都在书写中沉浸陶醉,所有悲欢离合,一任心摩手追自由驰骋,天马行空无所拘束。所以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鱼虫,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段话非常形象准确地说出了草书的作用。

    不过真正专以草书名世的,各朝各代并不多。东汉张芝,东晋羲献父子,唐代的孙过庭,怀素,张旭;宋代的黄庭坚;明代的祝枝山,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八大山人;清代真正在草书上独树一帜的几乎没有;民国于右任,近代毛泽东二人草书极具特色,是谓近现代草书高峰。纵观草书家族史,各代人物如孤月一点,忽然到晚明,众星齐聚,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着实璀璨。

    各代独明孤月——张芝,二王,孙过庭,怀素,张旭,黄庭坚,祝允明,于右任,毛泽东。

    张芝,字伯英,生活在汉末。变章草为“今草”。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对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张芝苦练书法,“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书法家,变东汉质朴拘谨的草风为流丽蕴藉的草风,开后世草书一代风气。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并称"二王"。代表作品《十七帖》。王献之,以行草闻名。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用笔,从"内擫"转为"外拓",自创"一笔书"。传世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中秋帖》为"一笔书"的鼻祖,被乾隆皇帝收入《三希帖》。孙过庭,字虔礼,初唐人。师法“二王”,以草书擅名,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折。所著《书谱》书理合一,是历代草书精品。宋高宗评述:“《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孙过庭书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    张旭,字伯高,人称“张长史”。他的母亲是陆柬之的侄女,虞世南的外孙女。张旭为人洒脱不羁,醉后狂书,以头发蘸墨书写,人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唐代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字字有法,又能突破成规,自创狂草。韩愈说他:“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      怀素,好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时人评“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怀素苦练书法,坏笔成丘,尽蕉过万。寒暑不辍,冷热不息,名动长安,为人所重。传世草书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等。  黄庭坚 ,字鲁直。草书结体奇险,章法灵动,线条变化富有节奏,一变之前流转草体。其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受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后受《瘗鹤铭》启发,形成自己的行草风格。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    祝允明,字希哲,因长像奇特,右手枝指,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祝允明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且三人科举坎坷,皆七试不第。其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代表作《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  于右任,国民党元老。其书法分两个阶段,一个是以魏碑为基础的行楷阶段,二是自取魏碑风格创立标准草书时期。其草书开张雄逸,含蓄朴厚,笔画精简,气韵生动。被称为"当代草圣"。代表作《草书千字文》。  毛泽东,业余天才草书家,兼学并蓄,自创新体,既能适用,又可观赏。他曾说:“字要写得好,就得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炼;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建国后,毛以练书作为休息,书写了数百首古诗词,堪称诗书合璧。代表作《毛泽东手书古诗词》。

    重点在晚明草书。这个时代群星璀璨,每一家都独具一格,与众不同。主要有徐渭,董其昌,邢侗,米万鈡,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八大山人。这些人中分为两派—— 一派是继承传统二王中和流美的草书稍有变化的规矩派,主要有董其昌,米万鈡,邢侗,另一派是在传统基础上开径辟源的狂怪派,主要有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八大山人,这一派代表主流。

    先看规矩派。这一派虽然有创新,但没敢大胆开拓,恪守传统家法,笔法章法中规中矩。董其昌,行草书以“二王”为宗,又得力于颜真卿、米芾、杨凝式诸家,同时受赵孟頫和文征明书风影响。草书植根于颜真卿《争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用笔精到,正锋行笔,少有偃笔滞笔;用墨讲究,枯湿浓淡,风格萧散,古雅平和。董其昌力纠赵书之熟甜,倡导的“淡意”,然体貌仍不离圆秀,尤其在风神、姿态方面,与赵孟頫本质无二。代表作品《草书五言绝句轴》,《行草诗轴》。 邢侗以行草见长,晚年尤精章草。其书创造不足,长在临古极肖,精研东晋二王,临摹几可乱真,自谓“拙书唯临晋一种”,他的名作多为临作 ;米万钟擅行草,作为米芾后裔,谨守家法。两人都未离二王樊篱。三人书风书品虽不可相提并论,但基本面貌都没有摆脱二王流丽中和的传统书风。

    其次狂怪派。有明一代姿媚书风占主流的时尚下,萌发着一股尚丑、尚狂的思潮,如明初张弼“怪伟跌宕”的草字、陈献章“拙而愈巧”的茅龙笔草书;明中期祝允明“纵横散乱”的狂草,都显现出反正统的倾。在晚明书法界,又涌现出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八大等一批“狂怪”派书家。

    徐渭,字文长,在书画,戏剧,文学上都能独树一帜。一生坎坷,幼失依怙,长而科举不顺,八试不第,爱妻早亡,家产被霸,几次入狱,以致精神癫狂,死前唯有一狗相伴,床上连席都没有。凄惨一生,成就了徐渭至为辉煌的艺术人生,"文章憎命达",文艺殿堂本来就是建筑在废墟之上的辉煌,没有血泪,何来深情?徐渭最擅狂草,用笔狼藉,满纸云烟,点画交织,整幅作品满满当当,密不透风,乍看真像一堆"狂草"。所以一般人很难辨识,但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喜欢,自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徐渭的狂草打破了以“台阁体”为主导的明代书坛的寂寞,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袁宏道称其:“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矣”。他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晚明巨轴行草书风。徐渭首开把书法从案头玩品变成了壁上观物风气。晚明出现的"巨轴行草热潮",就是从徐渭开启的。其代表作品《行草咏剑凤凰台上忆吹箫诗轴》,《行草咏墨凤凰台上忆吹箫诗轴》。

    张瑞图,虽与邢、米、董齐名并称,但张瑞图与三家显然有很大区别,其书风与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八大诸人奇倔狂逸风貌颇为相似,都在二王之外另辟蹊径。张与董邢米三家相比,其书属于“绝尘而奔”者。时人赞为“奇恣如生龙动蛇,无点尘气”。清·梁巘《评书帖》曰:“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其书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醉翁亭》,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张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张瑞图用笔,侧锋上作横截翻折,造成激荡跳跃的声势和剑走偏锋的感觉。倪后瞻说:“其书从二王草书体一变,斩方有折无转,一切圆体皆删削,望之即知为二水,然亦从结构处见之,笔法则未也”。张瑞图还从六朝北碑中汲取了雄劲峻厚的笔法。近人张宗祥《书学源流论》曰:“张二水,解散北碑以为行、草,结体非六朝,用笔之法则师六朝”。但张瑞图反柔媚而走向极端,一味硬倔,过分外露,少含蓄文雅之气。张氏在书法上的偏激、失度与他政治上的表现有相似之处,这无疑是人品对书品的影响。代表作《行草杜甫诗轴》,《行草韩愈诗轴》等。

    王铎,字觉斯。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的书法,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流转自如,力道千钧。尤擅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王铎虽称遥继“二王”,其倔强之态业已破坏了“二王”不激不厉的平和风规,世称“神笔王铎”。他的墨迹传世较多,如《王铎草书唐诗卷》,《临豹奴帖轴》,《临张芝帖轴》,《草书临王羲之小园子帖轴》。其行书《拟山园帖》,被称为天下第六行书。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把他列为第一流书法家,认为“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

    傅山,字青主,号真山,山西人。明末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诗人、医学家。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他的为人”。傅山草书以“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为法。其草书线条颇具变动,连绵不断,排山倒海,情感充沛。他以大草形式写行草,增加了联绵的线条与组合,更加丰富,更有表现力。代表作《草书读传灯诗轴》,《草书七绝诗》,《草书七言绝句轴》等。

    黄道周,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尤擅长行草,笔法离奇,遒密高超。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有力量,又有姿态,是黄道周行草书的主调。他以隶书铺毫和方折行笔,点画多取隶意;字虽长,但强调向右上横势盘绕,让点画变得绵而密,虽略带习气,但奇崛刚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尤显出其人刚直不阿的个性。其立轴代表作有行草书《赠蕨仲兄闻警出山诗轴》、《闻奴警出山诗轴》等。

    倪元璐,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以雄深高浑见魄力,书风奇伟。倪元璐在植根传统的同时,又在竭力寻求变化,其学古人,灵活变通,学到举一反三。其受益苏字,便能将苏字的扁平结字特征,反其道地化为偏长狭瘦的自家构字法则;学王字,却能把王氏书中居多的方笔,变成自己腕下能随机生发的圆笔;晚年用力颜字,去其“屋漏痕”意,书风渐趋浑沉,又能将揉、擦、飞白、渴笔等技法引入其中,借以丰富作品内涵。并以奇险多变的结体,聚散开合随机应变,再以字距极密、行距极宽的章法布白,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图像。其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人曾戏称“刺菱翻筋斗”,其棱峭生动之姿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其行草立轴代表作有《冒雨行乐陵道诗轴》、《赠乐山五律诗轴》等。其人格亦多可法,与黄道周同门同好同殉国。

    八大山人,其书体以篆书的圆润等线体施于行草,自然起截,了无藏头护尾之态,以一种高超的手法把书法的落、起、走、住、叠、围、回,藏蕴其中而不着痕迹。藏巧于拙,笔涩生朴,此中真义必临习日久才能有所悟。简而言之,是用篆书的笔法去写行草书。

    总之,张瑞图以方笔写草;八大山人以篆书写草;傅山以线条连绵为特色;黄道周以隶书方折来行笔;王铎以力道融入草,倪元璐以锋棱化入草,徐渭以狼藉渗入草, 每个人都很狂,但狂有深厚的资本。 他们转移了时代的审美风气,抛弃中和、流美的姿态与规范,结体欹侧,以丑为美;笔墨随兴,打破矩矱,肆意挥洒,棱角毕露;布局不求平衡,纵横交叉中自现和谐。这种以丑怪、狂狷为美的书风,成了晚明的风标,引领一代潮流。晚明乃多事之秋,狂怪抒情的巨轴行草给了艰难抉择的士人一种可以宣泄忧愁的慰藉,不能不说是一种不幸之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晚明流风多余韵,草书天下称独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sw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