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菜根谭》读后(下)

《菜根谭》读后(下)

作者: 口口松 | 来源:发表于2023-08-05 20:59 被阅读0次

          简书第218篇阅读反思笔记。

          原本想摘录一遍《了凡四训》的读书笔记,回顾了下去年的文章菜根谭仍未梳理完毕,这周做一个收尾,这本书每次翻翻笔记,都能让周末浮躁的心情冷静一下,里面既有待人处事、劝人从善的“方法论”,也有福祸相依、调节心态的“处世观”,本次结合生活中的感悟摘录一些好的文本以作备份,希望对未来的工作有所启发。

      1.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弛;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处密室若坐通衢。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遇到大事方才摆出庄重矜持模样的人,对待小事必定放纵松弛,在大众之中特别注重装饰自己的人,在暗处必然放纵自己。只有能做到一个念头从头插到底,才能在面对小事的时候也如临大敌,在密处的时候也如临大道,心道坦途。这句话强调的是真正的君子观念坚定,不分大众与私密,不分大事和小事。

        这里让读者想起一件事情,就是6年前刚工作的时候,当做一段时间实习HR,然后HRD在面试的时候,总是会问一些针对实习经历和项目经历的事情,总会有人准备的非常完美,甚至对项目倒背如流,超过了老师们想要提问的问题,我满以为这样的人会满分过关。但是当时发现一个小细节,就是HRD老师在面试评价表中虽然通过了,但是写了一句“关注该生的企图心和掩饰性”,我当时不解,后来老师说是担心面试准备的面霸套路选手,用表达掩盖了平时的工作真实情况。

        这个案例很有意思,如果不是经验老到的人力,就像我,当时是觉得这个人非常优秀的。如果过于充分的掩饰,可能一时获得了机会,但是在入职后也将难以匹配。这种一致性判断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就像是虚伪和成熟,如果细心不扒开了看,我们会发现,他们其实很相似。这就是在招聘时引入背调的作用,加大判断的维度,将入口管理加入时间和他人评价的维度,

      2.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灾,不可有非分之福。

       这句话的意思是,宁可因为追求完美而遭人责备诋毁,也不可能接受超过实际情形的赞誉,宁可承受平白无故的灾害,也不可能希求不和本分的福祉。

       这段是笔者在全文中最喜欢的一句话之一。他隐含了一个逻辑,就是过分的赞誉带来的危害,要远比因为求全而过分的苛责。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回想生活中的案例,真正每次让我们经历事件后有营养汲取的,往往是责骂甚至是挫折,这就是个底点,责骂之后往往向上,而过分的夸赞,当时那个点其实很高,但是之后往往是负向的,因为他的导向就会让人飘飘然,最后就会夸的越高,跌的越狠,我们俗称有一句话叫做“捧杀”。

        同时我们也要有一个警惕意识,那就是过分的夸耀,无论是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还是外部对自身的言论来说,都要警惕这很可能属于“非分的福祉”。

        3.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这句话是说在指责别人的过错的时候,不要太过于刻薄,要考虑对方是否能够接受。反过来教人从善,也不要期望过高,要考虑对方会否能够做得到。

        为什么笔者摘录了这一句,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容易犯这个错误,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一顿狂吼疯狂输出,孩子脑子里却满满都是抗性,更不要谈接受和改进了。批评和教育,都属于对人施加影响的一类行为,凡施加影响,必先考虑影响效果,而不是考虑是你要劝说或者批评的内容,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很容易顾此失彼,做无用之功。

        4.大恶多从柔处伏,哲士须防绵里之针;深仇常自爱中来,达人宜远刀头之蜜。

        这句话是说极大的罪恶,大多隐藏在柔情里,如同绵里暗藏的毒针,应当严密防范;极大的仇恨,常来自于甜蜜的爱恋,恰似钢刀上涂抹的蜜糖,必须倍加小心。

        这里有点辩证观在其中,绵里针,刀头蜜,外表都是柔软,甜蜜,内在却是锋利的利刃。不知道,我看到这句话,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每次看央视发布的官员落马的纪录片,以及各种犯罪片,一些官员被糖衣炮弹所围猎,表面上吃了糖,实际上是挨了炮弹,坐上了贼船,而一旦开始,就很难回头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警惕小恩小惠,防微杜渐。

        5.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这又是一段辩证句。正直清廉的人并不追求清廉的美名,热衷树立清廉之名,恰恰暴露内心的贪得无厌,有大智慧的人不会玩弄巧妙的手段,喜欢玩弄技巧心术,恰恰彰显出真正的拙劣愚蠢。这里的廉和贪,巧和拙,是两段相对论。鲁迅说“ 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6.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这句的意思是:做了坏事害怕别人知道,虽是作恶,但是还有条改恶从善的道路,做了好事急于让人你知道,虽然是行善,同时却也种下了恶念潜在滋生的根芽。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跟刚才的过分的夸耀和求全的责备简直是异曲同工,我们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你会发现上帝视角,或者佛家视角,以及我们身边很多说话一针见血很有智慧的人,总有一个独特性,就是能够将时间拉的很长去看问题,这句话就是一句典型的上帝视角的评价。虽然做了善事,但是如果做善事发心不正,只是为了扬名,那么未来也可能会变坏,因为目的本身就不纯正,而做坏事还会有羞耻心,心里态度严肃,至少还有良知。

         我们看这句话,并不是一味否定善恶的行为,而是从另外一个视角,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待善恶,如果能看到更长的维度,可能对事情的判断则会不同。在了凡四训里看过一个异曲同工的故事,是指一个县令,夜晚碰到了一个强盗,强盗喝醉酒了入室抢劫到了他家,他作为县令本应将其抓入大牢,但是考虑到冬天下雪天气寒冷,便心软差人将其揍了一顿赶回了家。又过了1年之后,他在审理案件时,突然发现被他放过的人,又犯下了杀人案,一家三口毙命于他,他当即后悔不已。之前的小善,成为了现在的大恶的助力,可怜的善,其实对于那个人来说,埋下了更大的从祸的念头,实在令人叹息。

       7.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这是一段比喻句,道德品行,是才华的主人,而才华是道德品行的奴才,如果有才无德,则像是家里没有主人而奴才掌权一样,他一定会放纵自身,嚣张至极。以前在现代管理学中,我经常会听到有关于道德和品行的讨论,最著名的便是“有才无德”的野狗论,“无才有德”的小白兔论,第一次见到将德才比喻为主仆,还是比较让人眼前一亮的。仔细想想何尝不是如此呢?才用错了方向,就像是没有了主人,主奴颠倒,就会恃才傲物,迟早出事。

        8.功过不宜少混,混则人怀惰隳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则人起携贰之志。

        这句笔者也非常喜欢,核心想表达的就是功劳和过错不要混淆,如果混淆,则会让团队产生不平之气,影响团队氛围。同时,恩怨也不明时常提起,太过于明朗,会让人觉得受到了排斥,从而心生怨恨产生二心。如果你记仇,而那个让你记仇的人又是你的下属或者是亲近的人,你想想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他们会觉得自己依然不被信任,从而生出二心,难以全力以赴。

        9.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这句话在几年前的时候写过,不做赘述,核心的表达是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就像是你给小孩子糖一样,如果总是给很多,突然降低了,你会收到怨恨,但是如果你从少变多,你反而会受到拥戴。虽然你给出的糖果总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10.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这句话是说,自己帮助了别人不要记在心上,但自己对别人的过错却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不能忘记,但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则必须忘记。虽然看起来比较佛系,但是表达的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就是我们眼睛里应该盯着什么东西,如果只看到自己恩施于人,其实骨子里施善就是有目的的,就是有企图的,这样的善将会影响未来自己从善。反过来,如果眼睛里始终盯着他人的愧对于自己的事情,虽然表面上和睦,背地里仍然是怨恨他人,则会让自身的眼光越来越窄,无法更进一步。而两件事不可忘,一件是自己的过错,第二件是他人的恩惠,一个是促进自身的反省和提升,另一个是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四句连下来,其实是严于律己,宽于律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相关文章

  • 时光社《菜根谭》书评会 二

    此篇续接上篇时光社《菜根谭》书评会 一 的内容。【调皮】 杨扬: 菜根谭读后感 时光社吴凡 简书作者 2019-0...

  • 再读《菜根谭》2019-3-7

    《菜根谭》读后感 还记得第一次读《菜根谭》的时候,是上大学那会儿,当时是在一个书摊上看到的这本书,随手翻阅,就被文...

  • 《菜根谭》读后(上)

    近两月工作波动较大,闲暇时间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缩,一个多月断断续续的读完了《菜根谭》,这本书对于辩证地去...

  • 《菜根谭》读后感

    这几天抽空读了洪应明的《菜根谭》其中有一些话让自己深有感触,就随手记录下来了。 1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

  • 《菜根谭》读后感

    很早之前,无意中在哪篇文章中有听说过《菜根谭》这本书的名字,只是觉得名字挺特别,没有深究。前几天在猫叔文章中,看到...

  • 菜根谭读后感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小道理,蕴含大智慧。主要是去改变,去做。读菜根谭,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感觉。 我不知道它本身...

  •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著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

  • 2019-12-24

    《菜根谭》读后感 来自:网络 夜深人寂,于无声处,孑然于点点思绪。懒坐一缕昏黄的灯光下,轻捧起一份沉淀的的古老智慧...

  • 《菜根谭》——修身养性的好书

    妞董好佛,她常引用佛经上的语句或思想,我说我读《菜根谭》。读《菜根谭》修身养性。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

  • 浅论写作与文学欣赏

    在完成每天的阅读后,最先出现的是读后感,我每次都会快速地扫描一下这些读后感,有的读后感非常有见地,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菜根谭》读后(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vq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