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到这类书要追溯到五年前,当时看中一本名为《梦控师》的书籍,花了一番气力去搜寻,却终因机缘不凑巧而无缘一读。
所以,在时隔五年之后看到这本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新书《清醒梦:如何用梦境疗愈自己》,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被吸引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一本你想要读的书会在时机成熟之际出现在你生命中——错过了《梦控师》,就注定了会遇见《清醒梦》。
因为在《清醒梦》一书的译者中,我找到了网名为“追梦蚂蚁”的王可,他就是《梦控师》一书的作者。
这多么像一场清醒梦,当你在迷迷糊糊中以为自己错过了某些东西时,却突然清醒地发现自己控制并获得了这些东西。
而我之所以对清醒梦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童年时期的清醒梦留给我的印象实在过于深刻。
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到“在我20岁出头的时候,我几乎每晚都有睡眠麻痹以及漂浮在无尽空间的‘黑暗虚空’梦境”(P152)类似,我在初高中时代最常的“噩梦”是被人追击,有时是日本鬼子、有时是流氓团伙,在梦中,我总是不停地跑,而身后永远有着无法摆脱的敌人。
不知在这样的梦中奔跑了多少回,每一回都是在奔跑中发现自己要么跑到了悬崖边,要么登上了高耸的大厦顶,要么拐进了死胡同。站在悬崖边、大厦顶和死胡同内时,那种内心不可遏制升腾起的绝望,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甚至常常就这样在梦中惊醒过来,感觉自己背后是冷汗带来的一篇冰凉。
然而,正如书中所说:“所有的黑暗里面都有光,保持耐心和无畏,你会找到它的。”(P152)
有一次,当这一场景重又在我梦中肆虐时,当我又一次站在悬崖边上时,我突然“清醒”过来,就在梦中,我告诉我自己,有什么可怕的,我这是在梦中呢,试试从悬崖上跳下去吧。
当我纵身跳下悬崖,我跳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噩梦”,更成就了对此类梦境的控制。从此之后我应付这类梦越来越得心应手,只要心念一动,往往要怎样就怎样,我从一个曾经慌不择路的逃逸者,一举成为了梦境中的“王者”。
正是因为有童年时这样的经历,才让我对《清醒梦》类的书籍如此感兴趣,因为正如本书副标题所记,那是“用梦境疗愈自己”。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童年时的梦境基本不再出现在梦中,甚至对于自己是否做梦这件事也逐渐开始不太能确定,有时即便感觉自己一晚上做过了梦,但在第二天起来后却又完全不记得了。
面对这类感觉有梦却又无法记起的情形,作者给出了很好的实践方法:通过醒来后固定的一段音乐或歌曲,通过不睁眼不改变姿势地询问自己“我刚才在做什么?”“我和谁在一起?”等问题,通过创造一段属于自己的“记梦咒语”等方法(P17、P18),建立起与自己梦境更为紧密的联结。
但相比去回忆梦境的练习,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更喜欢那种主动观想梦境的技术。作者在书中讲述的是“在电脑前试着模糊虚化你的视线,一分钟就能进入状态”(P53),在实际生活中,我有自己的类似操作,那就是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模糊虚化”自己的视线,然后会很快进入到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中。
在这种状态中,对于我而言是时而糊涂时而清醒,书中的内容会与以往阅读过的其它书籍进行“交叉互动”——我不知道怎样准确描述这种“玄妙”体验——书籍上的文字似乎脱离了纸张的束缚在我眼前“舞蹈”,文字所组成的意义也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内容;更有甚者,有人物和情节的书籍,其中的人物会在这样的状态中“活”过来,为我上演一幕幕生活的剧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