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能选父母,他凭什么选你?
芬兰的一家公益机构拍了一个视频,视频里有一家收容父母的孤父母院。在这里,每一对父母都是“备选项”,他们关在一个个“笼子”里,等待着孩子们的选择。
一对漂亮可爱的姐弟,被领进了“孤父母院”,开始面试一组组的父母。他们来到了第一组父母的笼子前,这对爸爸妈妈坐在书房里,看起来知书达理,衣着考究,和蔼又有教养。
接着,他们又见到了第二组父母:温暖的厨房,妈妈在给爸爸倒橙汁,两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笑,妈妈看到姐弟俩,热情地倒了果汁想递给他们。
第三组父母在郊外推着婴儿车散步,他们看起来非常爱孩子,也很期待有新的孩子的到来。这位爸爸蹲下来向孩子们发出带着邀请的微笑,姐弟俩也笑得很纯真。然而姐弟俩却被拉走了,这位父亲失望地低下了头。
最后,他们来到了第四组父母的笼子前:凌乱不堪的卧室里,爸爸醉醺醺地破口大骂,妈妈衣着光鲜却也不依不饶地向丈夫开战。孩子们立刻变得胆怯、惊恐、不知所措。
如果你们是孩子,会选择哪一组当父母呢?相信大家心照不宣,只是短片的结局却让人震撼,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结局是,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在不断争吵的父母后面,姐弟牵着手,紧张害怕、低垂着头,走向永远在互相指责的父母+满目疮痍的家。
这则短片向我们折射出了诸多家庭的一些问题,孩子是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父母的,哪怕他们处于一个处处充满了争吵、暴力的家庭,也只能选择默默承受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痛苦。这种痛苦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永远都无法愈合。
家庭幸福的根本是父母的相爱
相信每个有小朋友的家庭,都会有《小猪佩奇》的玩偶或者是故事书。这部画风简单、颜色清新的动画片风靡全球深受小朋友喜爱。这部动画片提供了一种最让人认同的家庭生活。有一个温和的妈妈、热爱生活的幽默爸爸。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都不能构成家庭幸福的全部,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父母之间的相爱。
孩子的意识受父母的互动影响
短片里前面三组父母所营造出的家庭氛围:
第一组父母,爸爸在看书、妈妈在打扫卫生,他们看上去很有教养;
第二组父母,正在就餐,欢声笑语;
第三组父母,树下散步,妈妈很漂亮,爸爸看上去很有爱;
这三组父母给孩子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这个家庭看起来是和谐的,父母是和蔼可亲的。于是孩子的眼神中流露出了希望,嘴角挂上了幸福的微笑。
显而易见,家庭的情绪气氛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夫妻之间的互动行为和反应,都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信息,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情绪,也会立马调整自己对父母做出回应。
观察孩子幼小的时候,他们都会说:“我爸爸说,我妈妈说……”
又比如,长大后,孩子会说,“我的老师说……我朋友说……”
孩子的潜意识趋向于认同他说的这个人。
如果父母较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友好的沟通方式,在家里能够为孩子营造出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那么孩子无意识里也会趋向于和父母做相同的事情。
聪明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想通了这一点,我们应该明白,孩子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我们却可以选择成为更好的父母,让他们更快乐、更幸福的成长。
给孩子最好的物质需求不如给孩子更好的陪伴。为了孩子,我们变得更有耐心、为了孩子,不断的进步成一个合格的家长。
孩子是最好的礼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他们来到自己身边。我们陪着孩子,一起加油,一起进步。
因为有他们,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智伴机器人也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做一台充满爱的机器人,绝不替代父母的陪伴,而是帮助孩子和父母更快乐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