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同的目标,
一群努力奋斗的人们,
一个惊艳了世人的蘑菇云。
为了共同的目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不分昼夜的工作着。电影展示出了那个时代中国军人和知识分子深沉的爱国情感,展示出了那个时代的国人的不屈的精神。这部电影同样让我们看到,人在和自然搏斗,和自我搏斗中所展现出来的力量之光、人性之美。
冯石和他的兵。一个刚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将军。在对原子弹一窍不通的情况下接受任务,成为我国原子弹试验基地的负责人。
其中一个镜头,冯石的顶头上司陈志忠和冯石的对话
“中央叫你回来,让你研究原子弹。”
“我不会呀”
另一个镜头:一群抗美援朝回来的士兵坐在火车里被带向未知的地点,去执行一个未知的任务。去研究原子弹,当事人却一无所知,更别提对原子弹的认知了。
电影中冯石和陈志忠戏剧性地对白,和士兵们的疑问,告诉了世人中国研究原子弹的“0基础”,中国在近乎荒唐的条件下,开始了研究神秘的武器——原子弹。
冯石接下了这个任务,自始至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不曾放弃过斗志,如果要说有情感起伏,就是和陆光达的做事风格有一点冲突,后来也在慢慢的改变,充分表现了他对知识分子的敬畏。
他否决了苏联专家在敦煌进行核试验的方案。对祖国文化深沉的爱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来他对祖国文化深沉的爱,对知识的敬畏。
在苏联专家撤走的情况下,他带领部队确定了罗布泊作为我国的原子弹试验基地地点,指挥建设基地。遇到困难解决困难,从来不退缩。因为他深切地知道“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在当时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水源。茫茫戈壁,找水源是打响原子弹研究的第一枪。
在工地施工时,出现了状况。按照工程施工标准是不能用盐碱水,必须用淡水,可是冯石不明情况,觉得干净就行,而且淡水在茫茫戈壁是不容易找的,大家吃的就是这种盐碱水。和陆光达出现了短暂的争执。陆光达坚决要求工程返工,他说:“人喝了这水之后大不了拉肚子。但用在原子弹测试工程,绝对不行。”冯石听从指挥把施工的建筑全部拆除,工程全部返工。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重新返工困难可想而知,尤其是淡水的供给。但是为了研究原子弹,多困难都要克服。冯石和他的士兵们开始了新一轮作战。
对陆光达的信任,是电影里展现出来的另一个人性之美。因为陆光达后来和留美归来的同学见面被西方记者拍到登上了报纸,一个研究国家机密的人和别的国家的人密切接触,这是一大忌。在这种情况下陆光达被撤离原子弹研究基地,冯石找到负责人陈志忠,满含泪水和用命担保陆光达的“清白”。陈志忠的话让他无言以对,“咱们整个国家几十年的努力,上万人的心血,中国历史要因此而分成两节,596横空出世,不是脑袋能够担保得了的”,明确了问题的严重性,冯石无奈的转身走了。
但是后面陈志忠拨通了总理电话,之后镜头一转,冯石和陆光达在飞机上的相遇,我个人觉得这个是电影拍摄经典之笔,没有任何渲染,没有任何言辞,就仅仅一个相遇,只是那么看着,却胜过千言万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魅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看着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世间最难的就是“信任”二字!让陆光达重回研究基地,是祖国对陆光达人品的信任,我想这也多少可以看出当时的祖国人才之匮乏,祖国对人才之信任。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