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见一则新闻,标题“杭州媳妇给婆婆写了一封信:您儿子就是永远长不大的妈宝男”。信中媳妇讲述自己为家庭的辛勤付出,对妈宝男的忍让与照顾,对婆婆的尊重与孝敬,以及婆婆对儿子的处处维护和对自己的苛刻。
这封信很简短,信中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奋力的抨击,相反,媳妇还以敬语“您”称呼婆婆,处处展示自己对妈宝男的好心,对婆婆的尊重,颇有以德报怨的感觉。除此以外,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媳妇内心深处压抑着的委屈与失望,和另一种意味深长的攻击,似是在说我这么好,我处处委屈自己,真心为你们付出,对你们忍耐,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我?!简直不是人!我们可以从信中媳妇的言辞看出这一点。
“您认为我抢了您儿子,而我只是想多一个人孝敬您”
“我天真的以为,只要我努力工作,您就会鼓励您儿子也努力”
“您三番问我要钱,我东拼西凑全给了您,本以为我的所为可以换来你的真心相待”
“原以为您儿子会帮我,可是他却乖乖的听您的话”
那么,媳妇明知老公是妈宝男,一堆毛病,明知婆婆一心袒护儿子,看不见自己的存在,为什么还要天真地扮演一个拯救者,委屈自己,为他们付出呢?
其实,每个人做出一个选择必定出于某种动机,这个动机或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而这名媳妇之所以这么做必定是因为这么做可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她需要通过扮演拯救者来感受自己的伟大,自己的无私,自己的优越,以此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这个需要可是说是一种自恋,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伟大无私,高人一等,自己可以改造别人,拯救别人。并企图通过这么做来获得对方的认可和接纳。只是,一个人如果是在用委屈、忍让来照顾别人,拯救别人,通过牺牲自己的需要来换得他人的认可与接纳,那无异于缘木求鱼,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委屈与忍让已经意味着自己没有看见自己的需要,更无法让他人来看见自己的需要。每一次做出委屈自己的行为,似乎都在说:我不重要,我不值得你们好好对待,请忽视我的需要吧!这种能量释放出去,必定收到相应的回答与对待,又如何能换回他人的尊重与爱护呢?
那么,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拯救情结?这样的需要?
通常,像这名媳妇这样会委屈自己、牺牲自己,过度承担责任,喜爱照顾别人的人,我们都可以推测TA是家中的老大。过去,非独生子女家庭中,老大通常都会被要求更多的牺牲自己,多让着弟弟妹妹,多照顾弟弟妹妹的需要,老大也渐渐学会忽略自己,并通过照顾别人来感受自己的价值,获得家庭的认可与归属感。此外,这样性格的人背后往往都有管教严苛的父母,父母从来都只有要求,没有尊重没有满足,看不到孩子的需要。
然而,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从未消失,只是他们都被压抑下去了。想象一个弹簧,我们把它压下去会有些什么反应?必定是反弹。被压抑的需求,被压抑的情绪如何反弹出来呢?一来通过情绪,对外的包括愤怒,悲伤,指责抱怨等等;对内的我们会看到抑郁、自残等等;二来是通过身体的疾病,疼痛。是的,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情绪、疾病、金钱问题、亲密关系问题等等无不是在提醒我们,我们该往内看看了,我们该好好听听自己的身体、情绪在说什么?该好好的爱自己了。
那么,怎么爱自己呢?
这是一个存在诸多误区的话题。许多人一提到爱自己首先想到的是买买买,吃吃吃,任性一些,自私一点…,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自己。
爱自己意味着对自己多一些慈悲,你所看不惯、听不惯的那些无不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当你说别人自私的时候,你允许过自己自私吗?你为什么不能允许自己自私呢?许多满足自己的行为其实并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的关爱呢,一个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连自己的需求都照顾不了的人如何能带着爱去照顾别人,满足别人的需要呢?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多关照一些自己的内心,是否累了,是否委屈了,是否做得太多超过了自己承受的能力?允许自己有做不到的时候,看到自己也是有限的,无法时时、处处满足他人的期待。
行文至此,我们再来看看信中媳妇最后说的一句话:
“婆婆,您该好好为您儿子的将来想想......被您逼得无路可走的媳妇。”
看到这一句真的有些心酸,又有些无奈,这名媳妇最该想想的难道不是自己吗!如此委屈、辛苦地去拯救一个被宠坏的妈宝男,是多么无力,多么让人心痛。媳妇自诉自己“天真”,似有认清现实的意味,可是她真的认清现实了吗?为什么还舍不得放下一个不值得自己爱的人呢?为什么没有力量选择离开,重新选择一条路?天地那么宽,怎么就是无路可走了呢?
所以说,这名媳妇其实还是没有认识清楚自己,更没有认清现实。她仍然被自己无意识的愿望主宰着,被动地履行着自己的命运。
每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我们没有看到的需求,除非去洞察它,看清它,看到这个需求的非理性所在,理解它,放下它,从而重新主宰和改造我们的命运,否则我们将永远被命运所捉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