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接孩子时候,她坐在电动车上,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背是弓着的,于是她可以的挺直了一下。每次这个动作都让她想到她扁平的屁股,想到她那次去做按摩,小哥说的那句话“你的背就像一块砧板一样平”。她常常看到or听到“父母是孩子的容器”这句话,自从她学习接触心理学后,她就一直对这个东西很介意,总希望自己是有energy的,可以稳定的,可以给孩子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每次想到这个点,她就想到自己的孩子和同事的那个情绪稳定的小孩,就忍不住把自己跟那个妈妈进行比较,那是一个多么情绪稳定,多么理性的妈妈,自己又是一个多么疯狂,多么感性的,多么不稳定的妈妈。仿佛她跟她的比较,始终是以自己失败告终了。她证明过自己成绩很好,证明过自己可以通过复读逆袭,证明自己可以上很好的大学,证明自己可以失恋后一切重来,证明自己可以不用像她妈妈一样频繁更换工作可以一份工作坚持很久很久。证明自己是一个很nice的妈妈,证明婚姻很幸福,证明生活很多彩。证明自己可以骑行几百公里,证明自己可以享受一份很有挑战的运动,证明自己有学问,证明自己很国际范,证明自己懂音乐懂艺术懂审美。证明自己体力很好,心态很年轻,证明自己是个好母亲懂心理学。证明自己可以成为任何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现实的奴隶。证明自己很特别敢想敢做。这些证明是要证明给谁呢?不知道。可能更多是证明给自己,让自己心里有能量,我可以,我行,我是个特别的人;energy这个东西,常常一不留神,就哭泣了。眼泪从哪里来她也不知道,但是又总感觉自己是个委屈的人,自己是个被有些东西打碎的人。是小时候那些经历的事情吗,是大学时代经历的那些事情吗?每次音乐响起,仿佛能在心里做无数次的按摩,一下一下的熨平心里的毛糙。还有就是运动,那些运动就仿佛可以忘却所有,只感受汗水,感受自己的身体的快感和痛感,是那么清楚的身体感受,以至于很多时候忘却了一些恼心事,又仿佛成招后那个成就感好大,让自己感觉哇自己好厉害,好厉害,好厉害。自己好想做一个厉害的人,甭管是哪个方面厉害,总之厉害很关键。不让别人低瞧,不让别人蔑视,让别人仰视,让别人哇塞的赞叹。可是那些瞧不上,那些看不起,那些轻视,那些欢呼又意味着什么呢。难道不能独处吗,不是,难道不能忍受轻视吗,是的,不能忍受轻视,不能忍受轻视,仿佛就拿走了我的能量,所有的能量来自我在意的人的关注。在意身边那些关键的人物,在意所在圈子里的在意,在意工作关系的评价,在意朋友的评价,在意那些瞧不上自己的人的评价,在意那些知道我一些小秘密的人的评价,这些外部评价就仿佛当年老师的重视看好,就仿佛妈妈给我买的一件新衣,就仿佛姐夫对姐姐的爱,就仿佛我曾经情窦初开时候热爱的男生投来的关注和美好的评价。omygod,我是如此期待一些人的评价。为什么我总有这么多眼泪,我在悲伤什么?感觉自己没有价值?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感觉自己失去了好多,失去了什么。曾经失去了自己拼命想要接触的留住的人,失去了证明自己很厉害的平台,失去了青春岁月可以犯错可以再来的岁月。难道做一份工作,拿一个可以接受的工作不行吗?一定要高大上吗?一定要自己喜欢享受吗?自己喜欢享受什么呢?自己最多问儿子的问题:你喜欢什么,是不是更多是在问自己。你喜欢什么你真的是心无旁骛的热爱吗,可以为之赴汤蹈火不顾一切吗?都没有。我一直就是谨慎谨慎担心担心焦虑焦虑顾虑顾虑。还有什么比可怕的“怕”更让人可怕的。练习滑板是我最勇敢的一个决定吧。选择不去继续工作,也是自己一个倔强的选择吗?让自己尝试另外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的去找一个工作又把自己交代了。似乎很多事情都可以说个东西左右,似乎永远没有对错,对错只是别人的评价,似乎对错只是那些外部评价里的钱多钱少。那么我是享受的吗,我做的选择。似乎也不是。让我一节课一直拍照拍照不享受,告诉我自己视频做的是多么好,不享受,感觉她说的好也是垃圾的一米。去跟一堆奇奇怪怪没点专注力的孩子呆一起喊到嗓子哑没享受。去网球俱乐部陪别人打球跟别人先撤,拿着少的可怜的钱不享受。我只享受自己做主的事情。自己做抖音,自己写文章,自己打扫卫生,自己带孩子。自己做主,不要外部评价,外部评价,该不该吃一顿饭,要不要付一场约,要不要花钱,工作做什么样的选择,有限的时间做什么事情,有限的生命到底怎么度过。多读书,读什么书,多练琴,练琴时间是不是太奢侈了,练滑板,膝盖能受得了吗?孩子到底要不要看pad。孩子兴趣爱好到底要不要坚持,我给孩子的到底是不是好的教育。我这样的妈妈是不是太敏感,太情绪化,太强势太控制。omygod,我这样一个女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