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芒种又过去了,我们这里的小麦基本上都收割完了,又是个丰收的季节。
每当看到农民往家收获小麦的时候,我就想起小时候跟父亲往家拉小麦的情形。那时候粮食是农民的唯一保障,每个农民看到自己收获的粮食,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脸上都有一种灿烂的微笑。不管是刚从地里收获回来,满脸都是泥土,还是刚吃过饭,用清水洗了一下的黝黑面庞,一看到堆满家园粮食,各个都是笑容满面。
见面了相互问一句:“一亩多少?”“1000多斤。”“都差不多。”紧接着就是欢喜地一笑。这笑容相距很远了都还挂在脸上。
那时,粮食就是前程。儿子结婚的房子靠它,儿媳嫁过来靠它,孩子上大学靠它。它是命根子,家里的一切开支都靠着它。粮食就是希望,看到它能不从心里发出会心的微笑吗?
现在,尽管家家也都是丰收,却再也看不到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了。
这个大概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农民现在大都不是纯粹以农为生了。除了地里的收入还有其它收入,如副业或打工的收入。甚至副业或打工的收入远远超过地里的收入,因此地里的这点收入已经引不起以往他们的那种兴趣了。一种是粮食价格低,他们觉着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心里高兴不起来。
有人说,现在的农民已经不是以前的农民了,农村也不是以前的农村了,建议取消农村。他们的理由是自古以来农村就是从事农事的,耕种土地的。不耕种土地那还算什么农村?就该取消了农村这个单位。
这种想法错了,现阶段还真不能。因为农村的绝大多数老人还是靠这些土地生存的。孩子们在外边打工能顾住他们自己就不错了,再没有能力赡养这些老人。
我住在农村有机会看到一年四季农民们的各种活动。不论是秋播还是夏种,也不论是麦收还是秋收我都能了解得清清楚楚。
现在地里的农活都是机械化了,老人们在家就可以了。因为有专一耕种的,有专一收获的,还有专一把收获的粮食往家里送的。老人看着就行。
年轻人在外边打工,他们要交房租、交房贷、供子女上学,他们的收入能把他们养活住就不错了。家里的老人,大多数的农民子弟再没有多少余钱去供给他们,地里的收入就是养活这些待在家里的老人的。这些收入关系着老人的幸福与否。
现在,留守在农村的老人都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还指望着这些土地哩。希望地里的收入多一些,让这些老人们高兴起来,最好还像过去那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