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段祺瑞用人的得与失:勇于为下属担责,过度信任也产生危机

段祺瑞用人的得与失:勇于为下属担责,过度信任也产生危机

作者: 拾文客栈 | 来源:发表于2018-11-16 23:18 被阅读57次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一百二十七):非莫非过于修饰非,过莫过于文过。

    在北洋军阀的名角儿之中,段祺瑞虽然没有多高的学历,却是一名有着旅德经历的“海归”。不过常人眼中的段祺瑞,实在不是一个有着翩翩风度的场面人物,他的随意和散漫,以及他呈现的朴实和不拘小节,更像是老家合肥乡村随处可见的农民。在这一点上,段祺瑞一点也不像当年的老上司李袁二人。翰林出身的李鸿章,倜傥儒雅风度翩翩自不用说,而袁项城即便是身材不高,不过仍以他的气度和沉稳表现出很大的气场。除此之外,李鸿章和袁世凯还有着很强的幽默感。相比之下,即便在年轻的时候,段祺瑞的个人生活,也是邋里邋塌。

    在很多人眼中,这位“北洋之虎”经常就是衣冠不整。即使是西装、戎装或礼服,穿在他的身上都会弄得皱巴巴,全没有“挺刮”的样子,至于西装的领带,段祺瑞从不会摆弄,每次别人把领带系好戴在他脖子上之后,不到一袋烟工夫,便会别扭在一边。虽是行伍出身,段祺瑞却不是一个严谨的武夫,他平时喜欢随意裹着便装在身,在家里时经常是一件长衫,头上顶着一个没有帽疙瘩的瓜皮帽。在生活上,段祺瑞还有一个特点,在家中吃饭喜欢单开伙食,不和家里人一同进餐,对于饮食不讲究,有个一荤两素就能对付过去。

    至于性格,段祺瑞似乎一直带有某种武夫的坚毅和古板。他不苟言笑、不怒自威,对待手下要求很严格,平时很少开玩笑,爱较真。这样的性格,使得段祺瑞除了北洋旧部及一帮老友之外,很难交到新的朋友,尤其是和善于沽名钓誉的文人相交。但是,段祺瑞在用人上更是因为态度使然,不得不面对得失问题。段祺瑞用人的长处,是从不推卸责任,勇于为下属担责。以其勇于负责的态度,为他的幕僚或部下所敬重,因而段祺瑞幕僚的忠心与凝聚力自然可鉴。就拿徐树铮擅杀陆建章之事,段祺瑞仍是与近乎整个北洋团体为敌,袒护着徐树铮。

    他一方面使尽浑身解数,安抚陆建章的家人和其他北洋军阀首领。另一方面又要求自己的“冯四哥”冯国璋在方枢拟就的命令上盖印,从而卸掉徐树铮身上的责任。徐树铮自然感念其恩,从而殚精竭虑地为皖系军阀集团而奔走。而段祺瑞用人的失败之处,在于对下属过于信任。芮恩施说:“段的智慧和正直,令人尊敬,但他在选择助手方面却缺少幸运。他亲近的顾问们,在京畿和各省,都会给他制造不少麻烦。”这自然包括段祺瑞委任的湖南督军傅良佐,原希望他能迅速解决那里的一切困难,但是湖南并不欢迎傅氏,也让全省对段和北洋中枢的威望表示不满。此外还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吴光新。

    最终,要说此人既无远见和眼光,又乏军事才能,无勇复无谋,是地地道道的平庸之辈。然而皖系军阀和段祺瑞一生事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他这位“小舅子”有关。皖系军阀中对吴光新页颇有微词,段祺瑞曾邀几个亲信在家中打牌,闲谈到“武力南征”的往事。曾任陕西督军的陈树藩直言:“老师一生许多事,都误于吴三爷。”段祺瑞便说:“小学生又在乱说,小学生又在乱说。”因为陈树藩是段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总办时的学生,段祺瑞用笑话的方式来解答,还是有袒护吴光新不肯认错的意味。这与“成也又铮,败亦又铮”相比,更是一种护短的人情禁锢。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菜根谭》、《段祺瑞的心事》、《江淮文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段祺瑞用人的得与失:勇于为下属担责,过度信任也产生危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gv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