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作者: 水雨而 | 来源:发表于2022-06-03 21:38 被阅读0次

    端午节,是传统习俗最多的节日。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西晋《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这是“端午”一词最早的出处。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将端午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相传楚王听信谗言,将主张抗秦的屈原贬黜流放,在秦国攻破楚国首都后,绝望的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投入了汨罗江。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端午节还有很多名字,比如天中节、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当五汛、龙日节、浴兰节、菖蒲节、躲午节、女儿节、地腊节.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端午节还有“女儿节”这个别称。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家家户户都给家里的女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折一支石榴花簪在头上。当时这被认为是避五月的“毒”,为家中女孩子祈求健康的一种仪式。即便家中女儿长大嫁人,这天也要回娘家和父母一起过节。所以,端午节也称“女儿节”。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1.划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屈原含恨投江,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由此赛龙舟也成为端午最传统的风俗之一。

    划龙舟历史悠久,自古流传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每年端午,赛龙舟比赛是不可错过的年度盛宴,众人齐心划桨的“嘿呦”声鼓舞着队员们,也振奋着岸边观战的群众。

    2.食粽子。传说屈原投江死后,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粽籺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端午食粽的风俗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又有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承载着家国情怀,更蕴含着家人朋友相聚团圆的浓浓真情,粽子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

    3.香包。端午节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内装用中草药以及香料,它的制作工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4.五色线。端午节孩子们一觉醒来,手腕、脚踝上已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五色绳”,大人们说系上就百病不侵。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再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灾病也就随着被带走了。关于五色线,各个地方的风俗大同小异,有的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5.挂艾蒿。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民间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所以在端午节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

    6.挂菖蒲。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意欲驱散妖魔,保卫家族。艾草本身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净化空气。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

    端午节吃五黄、五红

    端午吃五黄是汉族的民间风俗,流行于江南等地。“五黄”有:黄鳝、黄豆、黄瓜、咸蛋黄和黄酒。而其他地方也有端午吃“五红”的习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

    中医认为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在这一天吃“五黄”,不但可祛五毒,还可借用端午节的“阳中之阳”,增强自身的精、气、神、血。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五黄”“五红”中有富含多种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无论是吃“五黄”还是吃“五红”每个地方风俗习惯略有不同,但都意在端午能吉祥安康,平平安安。

    端午节吃哪五黄?五黄一般指的是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

    1、黄鱼。黄鱼平时喜欢栖息在较深海域,4到6月份在近海洄游产卵,秋冬又回到深海区。端午时节,大黄鱼乘海潮而来,成为这一季的主打时令菜。这时的大黄鱼长得体态肥胖,肉质最美味。

    2、黄鳝。黄鳝通过人工繁殖,现在一年四季都可吃到,而过去,黄鳝是在端午时节吃的。经过一个冬天的蓄养和一个春天的复苏,再加上天气转暖,食源丰富,端午时节的野生黄鳝格外的体壮肥美,而且此时黄鳝肉质细嫩,是择食的最好时节。这时的黄鳝还很补,古时医书也曾有记载,黄鳝之功用为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因此,民间素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3、黄瓜。黄瓜素有“第一瓜果”之称。四季转换,在众多水果中,黄瓜比其他瓜果上市早,5月中旬就能吃到新上市的,时间上正好与端午对上,也就自然成了端午的必吃之物。另外,黄瓜也有清热解毒的功用。

    4、咸蛋黄。咸蛋黄没有黄鳝、黄鱼和黄瓜的时令性,但因为有个“黄”字,也进入了“五黄”的行列。端午节吃鸭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俗话说“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古时,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瘟疮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夏季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痢等病症。

    5、雄黄酒。雄黄酒驱邪解毒。通过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我们了解端午节要喝雄黄酒。但是,这是以前。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雄黄有一定毒性,自然能驱赶毒虫,只是人也会被毒到。于是,现在喝雄黄酒的传统不再延续了,但雄黄放到佩戴的香包里的传统还是留了下来。雄黄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在香包中加入少量雄黄,挂于室内,能有很好的驱蚊除害的效用。

    端午节吃哪五红:龙虾、红油鸭蛋、烤鸭、苋菜、雄黄酒。

    1、龙虾。龙虾进入“五红”的时间最短,它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登上南京人的餐桌,慢慢取代“油爆虾”,成为“五红”中的新宠。龙虾的氨基酸组成比肉类优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而体内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8种必需氨基酸,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

    2、红油鸭蛋。红油鸭蛋也是“五红”中的一种。清明节前后,民间一般人家就开始忙着腌上一批鸭蛋,因为这时“清明蛋,好当饭”。鸭蛋腌到端午,淡咸适度,正好食用。最好的咸鸭蛋红心流油,是夏日补钙之上品。不仅喜欢在餐桌上就着咸鸭蛋吃烫饭,过去还喜欢打上彩线络子,把咸鸭蛋装在里面挂在小孩的胸前或者手腕上。对儿童牙齿和骨骼的生长,以及预防贫血,均可起到促进作用,真是一道极好的夏季时令养生蔬菜。

    3、烤鸭。鸭肉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营养素,每克鸭肉中含亚油酸1.781微克,含牛磺酸555微克,容易消化吸收,降低血脂,减轻血液黏稠度,对因免疫力降低引发的糖尿病、皮肤病等有预防作用。吃烤鸭时,佐以大葱、大蒜、黄瓜条,不仅起到平衡酸碱的作用,而且这些食品中的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胆固醇、提高纤维蛋白质溶解活性、帮助消化的功能。

    4、苋菜。苋菜是“五红”中最“资深”的一种。民国时期的潘宗鼎在《金陵岁时记》中记载,过去南京人家在端午节这一天必吃苋菜,据说可避免腹痛。夏天人们大量出汗,多食苋菜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还有减肥排毒,补血补气之功效。尤其是苋菜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和铁,对儿童牙齿和骨骼的生长,以及预防贫血,均可起到促进作用,真是一道极好的夏季时令养生蔬菜。

    5、雄黄酒。雄黄酒驱邪解毒。通过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我们了解端午节要喝雄黄酒。但是,这是以前。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雄黄有一定毒性,自然能驱赶毒虫,只是人也会被毒到。于是,现在喝雄黄酒的传统不再延续了,但雄黄放到佩戴的香包里的传统还是留了下来。雄黄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在香包中加入少量雄黄,挂于室内,能有很好的驱蚊除害的效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端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ih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