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考作文审题技法精讲

中考作文审题技法精讲

作者: 金蜘蛛_bb64 | 来源:发表于2018-04-26 19:24 被阅读0次

    中考作文审题技法精讲

    语文道可道

    4月15日

    作文审题的终极目标是准确到位、不偏不倚。可以说,准确审题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作文保险分的“奠基石”。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单个词的审题方法

    作文题目是一个词语,这种形式浅显而醒目,较为容易。

    如:2015年福州作文题目:

    生活中时常可见互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退让等情景。让,是待人接物的素养;让,是宽宏大量的胸襟;让,是聪明睿智的取舍。

    请以“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正确立意

    写好本文的第一步,是准确析读提示语中的关键字词。如,由“互让”这一提示语,我们会想到,作文的材料可以涉及多人关系,可以写师生、同学、亲子之间的故事;看到“礼让”这一提示语,我们会想到,“礼”是一种秩序,更多表现出一个人的素养;提到“谦让”,我们都会有一个共识,谦让是君子、绅士的风范与高风亮节;说到“忍让”,我们会想到,忍让是受到委屈,吃了亏,有割舍,却愿意承受的宽宏大量;而提到“避让”,我们会不自觉地联想到“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提及“退让”,我们都肯定会联想到“六尺巷”的典故美谈。

    2.选择文体

    由于文题是观点型话题,因而如果写记叙文,就一定要写成情感类或感悟类的作文,即在文中写出人物“让”的精神品质、“让”的思想境界,或者“让”的聪明睿智等,写法上,必然要采用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的写法。如果写议论文,就要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自己对“让”的认识、见解与看法,并且要围绕自己的观点,灵活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充分的论证。

    3.推敲写法

    我们不妨试着给“让”进一步组词。除了提示语提到的“互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退让”,我们还可以组出许多与“让”字相关的词语,如:让座、禅让、当仁不让等等。有了这样的组词过程,我们就可以把文题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当然,我们也可以围绕“让”字展开联想。如,我们可以联想与“让”相关的故事、典故;孔融“让梨”、王泰“让枣”、魏武帝曹操“礼让一寸”等,从而忆古思今,将与“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对照。从中选准自己最能驾驭的“焦点”,在“虚”“实”之间,找到最佳的“结点”。审这类题时,既要弄懂题目词语的本义,还要明白其比喻义、引申义、象征意义等;既要能够化实为虚,如2015年镇江作文《补》;又要能够化虚为实,如2015年柳州作文《坚守》。写作时要放开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还要力求内容形式的创新。

    (二)短语的审题方法

    1.偏正短语的审题

    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偏正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后面的名词。但从作文审题的角度分析,中心词只是规定作文取材的对象或者范围。这些词语,通常才是“题眼”所在。只有抓住“题眼”来组织材料,才能做到中心明确。

    这类题目有:2015年四川绵阳作文题《劳动的颜色》,陕西卷《我的老师》,天门的作文题《春天的邂逅》,衡阳的作文题《爱的力量》,常州的作文题《温馨的设计》,辽阳的作文题《如花的青春》等。

    2.动词性短语的审题

    作文题目中有动词或者是动词性的词语,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充当谓语的词语,那么,这个词往往就是“题眼”,选材和立意,都围绕这个“题眼”来确定。

    这类题目有:2015年南京作文题《想想别人》,连云港作文题《凝视生活》,盐城作文题《从未走远》,随州的作文题《与平凡相伴》,义乌的作文题《我长大了》等。

    短语的审题举例:2015年山东临沂作文题《那一支春天的歌》。这个题目是偏正短语。

    这支“歌”可以是本义上的歌曲或诗歌,也可以指人的道德心灵和行为举动,还可以指生活中的事物或社会中的力量。这支歌是“春天”的,春天代表着希望和活力。经历了冬的严寒,春天的温暖和生机给人以舒适和向上感。

    从题目的基本义立意。在这个题目中,“春天”和“歌”密不可分,融为一体。如果从题目的基本意义出发,可以写一篇歌颂春天的散文,以写景为主,抒情为辅。还可以把“那一支春天的歌”当作故事背景,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或师生情的记叙文。这种立意四平八稳,如果语言适当出彩,是完全可以得高分的。

    从题目的引申义立意。春天的歌,可以代指某种温暖人心、积极向上的行为和力量。比如,亲人间的相互扶持、同学间的互帮互助、邻里间的相互关心、陌生人之间的义举善行等等。这种立意,显然要高于上种,在主题方面更显深刻。

    还可以把歌者的范围加以扩大。那支春天的歌可以是古人唱的,可以是自然界的动植物。如以某位古代诗人为中心,借他的诗歌描述其高贵的人格、高贵的情操,抒发自己对他的仰慕之情。又如写鸟鸣蛙鼓、流水清风等自然界的某种声音变化、反映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也是别出心裁的做法。

    (三)完整句子的审题方法

    一般来说,这种形式的作文题目较长,宜采用“切分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范围、题眼、数量、人称”等来分析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和要求。

    例如:2015年上海作文题《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这个题目可切分为“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等三部分。

    “尝试”一词是文章的题眼,指的是生活中我们尽自己努力去尝试做的事情,一般是指人的一种行为、一种活动、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挑战。行文中,要紧扣这一词语来写。“尝试”是一个动词,可以写作尝试努力学习等,如学习小提琴、学习围棋等,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我们耐心去做,确定好目标,努力尝试,最后才能接近成功。同时更不能忽视的是题中的一个短语:“不止一次”,对比一下“我努力尝试”和“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就可以发现;这里的“努力尝试”是我们尝试过做很多事情,但可能就只有一次,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的限制“不止一次”需要我们的作文当中一定要提及多次尝试去做一件事情。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这道题目的意思便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达成某个心愿,“我”锲而不舍、想方设法地进行两次以上的“尝试”。那么可以选择的立意便不难得出:坚忍不拔、执着于信念、勇于从头再来等。以此为写作目的,可以从学习、生活、爱好、自然界等不同范畴选材。尝试是成功的开始;尝试需要勇气、信心和坚定的信念;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不要害怕尝试会失败;尝试能增加经验,丰富人生等等。

    此类题还有:2015年,眉山作文题《有一种记忆叫温暖》,安顺作文题《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咸宁的作文题《是苦也是乐》,长沙的作文题《书,我的良师益友》,青岛作文题《身边风景也动人》等。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补题。首先,反复琢磨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文体等有所提示或限制。读懂了这半个命题的含义,才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写作特长等将题目补充成一个自己有话可说且能说好的题目。其次,反复斟酌备选的半个题目。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精彩的题目,补题时还要考虑自己最擅长写的文体。第三,反复斟酌题目与主旨的关系。要在备选的一组词语中,进一步提炼出更有新意的、更能体现时代要求的词语,做到平中出新,平中出奇。第四,反复斟酌题目与文体的关系。要求中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

    例如:2015年贵阳作文题:《为________让出一条道》。

    1.补充题目,确定对象。

    补充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是物。因为补充的对象一确定,立意也就确定了。所以一定要慎重。比如,“为蚂蚁让一条道”,就确定了关爱生命的主题。补充题目也有讲究,比如为产妇让道可以补充为“为生命让一条道”,这是一种比喻的补充方法。

    2.精准审题,立意高远。

    “让道”即让开道路,以免阻挡别人。也有行个方便,给人腾出路的意思。“让道”的方式有停下来,让别人先过;有让出一边,让别人与自己能同时通过;有此道让给别人,自己走别的道;有停下自己的道,开通别人的道。“红灯”停,“绿灯”行,你停我行,畅通无阻,也是“让道”的方式。本文的写作对象由横线上所补充的内容决定。为弱小者让道,为急需要帮助的人让道。那是关爱,是美德;为自己的对手、仇敌让路,那是宽容,是气度;因某种权益为别人让道,那是智慧,是韬略。

    三、话题作文(也适用于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话题作文一般要求学生自拟标题,而所给的话题又具有很大的宽泛性、抽象性,千万不要把话题当作文的标题。写话题作文时要遵循“小角度,具体化,易表达”的原则,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仔细审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要做到三审:审材料或提示语,审话题,审题目要求。研读提示语,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明确话题作文的要求,根据话题,进行发散性思维。然后从中抓住一点,进行写作。

    (2)找准入口点。

    要选取最佳、最小的切入口,确立文章的主题。话题作文不受文体限制,因而变得广阔无边,在写作时要注意将话题加以限制,把题目变小,“以小见大”,将宽题变窄。

    (3)精心拟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使人耳目一新,所以考生要匠心独具,精心拟题,并根据文体、内容和中心反复推敲,做到简洁、明确、生动、新颖、独到。

    (4)注意点题。

    一般话题作文容易偏题、离题,结尾一定要适当点题,将之与所给话题联系在一起。

    例如:2015年杭州作文题。

    著名学者金克木,年轻时曾是大学图书管理员。一次,他偶然看到某位大学者的一份借书单,心想,大学者都要阅读的书,一定很有价值。于是,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的书阅读。渐渐地,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开阔,学问越来越深厚。只有小学学历的他,最后成为在文学、史学、翻译等诸多领域卓有成效的学者。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这是材料作文,审题时应注意:

    1.抓取关键信息,确定立意方向。材料中多处提到“借书单”“阅读”“读书”等关键词。金克木通过阅读,改变了自身知识的不足,成为屈指可数的北大外语系教授。这说明,阅读的重要性是立意的基本要素。由此,可以把文章确定为“阅读改变人生”“阅读使人成功”“阅读使人认知飞跃”“求知改变命运”等立意点。再从金克木向别人学习借鉴的角度立意,可以确定“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看方向”等立意点。

    2.写好标题,新颖亮眼。有的考生拟《让墨香浸染你的灵魂》显得诗意无穷,含蓄蕴藏;有的考生拟《读书,令人受益匪浅》一目了然,也不失为可取;有的拟《书籍,我的良师益友》虽然稚拙,但恰切,也打眼。

    3.灵活表达,旨在情意。写议论文,表达对阅读的认识或看法,比如有的考生谈“读书正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读的书越多越广,收获的就越多越好”;有的考生谈“书籍好像循循善诱的导师,以无形之理,教人生命真谛”;有的干脆从心灵出发,从认知立场,道德素养等多个立场去写,抒发胸中感慨,揭示人生哲理。“阅读”这个话题人人都能说出点门道,不必拘泥于形式。

    (2015,济南)请以“那声音常在我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

    1.析题目。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这个题目可拆分成四个关键词:“那声音”“心田”“我”“常”。

    其中,“那声音”是写作对象,是写作围绕的中心;“心田”是写作重心,突出“那声音”带来的深刻感悟与独特体验;“我”是写作的主体,“那声音”可以不是自己发出的,但声音带来的感悟却是自己的;“常”突出了“那声音”回响在耳边的经常性、长久性。

    由此可知,写作本题的关键是立足生活,写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真实、深刻的感悟,突出“那声音”之于自我生命及心灵的意义与价值。

    2.定对象。

    这道作文题目的题眼为“声音”,而“那”字表明“声音”要有所指。“那声音”可以是实指:如大自然中的风雨声、校园中的读书声、歌声,生活中的掌声、叮嘱声等;也可以是虚指,如从心底发出的“我一定能行”的声音、偶像名人对自己的激励声、社会舆论的批评点赞声等。同时,“那声音”可以是中听的,也可以是不中听的;可以是悠扬的,也可以是沉郁的……

    3.吐心声。

    “声音”是抽象、缥缈、难以捉摸的。写作本题,我们不仅要用耳朵去倾听,还要用心灵去感悟,要悟出“声”外之“音”。如我们可以写声音相关的故事而引发的联想,从声音中领悟到哲理等。

    4.选文体。

    考生应选择最有利于讲故事、发感悟的记叙文为佳。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

    5.情动人。

    (1)天籁之声很动听。

    燕子呢喃、蜜蜂嗡嗡、小草发芽,这是春之声,它告诉我们:要珍惜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珍惜人生最美好的季节;黄河波涛滚滚,撞击两岸的气壮山河之声,让人感受到拼搏的壮美。

    (2)父母之声很动情。

    父母的叮咛声绵延着厚重如山的关怀;父母的激励声引领我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父母的叹息声鞭笞着我永不停息地进取。

    (3)校园之声很动人。

    老师神采飞扬的讲解声,班主任循循善诱的批评教导声,同桌之间的讨论声、鼓励声……立足于师生情、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描写自己对老师、同学的深深怀念。

    (4)自然之声很心酸。

    不知何时,“沙尘暴”呼啸而来,人们避之不及;不知何故,网络上一时谣言遍布;不知为何,黑熊在呻吟,长江鲟在哀鸣,屠刀下的狗狗在痛叫……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5)消失之“声”要留住。

    曾经这里蛙声一片,曾经这里鸡鸣狗吠,曾经这里马嘶牛哞,曾经这里村头集市的吆喝声……童年熟悉的乡音,如今渐行渐远,留在心田的是珍惜与回忆。

    【满分作文】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三年时光匆匆,我深深眷恋着我的校园,因为这里有百听不厌的读书声。

    每一次走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都像一缕缕清新的风,吹向我的耳畔。那声音,像一曲跌宕有致的乐章,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每一声都回荡在我的心间。

    当读书声响起时,其中,有的声音浑厚,有的声音清脆;有的如铿锵击鼓,有的如绵绵细雨,都在微微润湿的晨风中酝酿,令清晨的空气也带着丝丝甜味。

    读书声诵读着经典:宋濂不畏艰难求学,令我们深深赞叹;吕蒙终于醒悟读书,令我们刮目相看;花木兰勇于替父从军,令我们传唱不衰;口技人独自精彩的表演,令我们叹为观止。每一次朗读都令我受益匪浅。湖心亭上,张岱绘“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声声吟咏,展现水天一色的美景;桃花源中,陶渊明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声声吟咏,唱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岳阳楼上,范仲淹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声声吟咏,责任填满我们的胸膛。

    朗朗的读书声,带着我在知识的殿堂里自由穿梭。走过赵县的赵州桥,那饱经沧桑的石板,令我心生感慨;徜徉苏州的园林,那独具匠心的轩榭池沼,令我心驰神往;登上泰山的绝顶“一览众山小”,令我心潮澎湃;飞跃咆哮的黄河,看汹涌的浪花,令我心头激荡。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我身上所有的倦怠都悄悄溜走。我的步伐不由加快,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推着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传递快乐的读书声,我都情不自禁地微笑。因为,这声音里有我对知识的渴望,有我们纯真美好的友谊,还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殷殷期盼。每一声,都在我的心田绽开美丽的花朵,采撷雨露,迎接朝霞。

    毕业前夕,我们再次齐读经典,然而,在嘹亮的诵读声中,我听出了“惜别”,听出了“珍重”。中考前夕,我再次来到校园,校园里寂静无声。我竟情不能已,仿佛曾经的读书声依然回响在我耳畔。

    考场上,回首三年时光,有很多话想说,却最终汇成只言片语:别了,敬爱的老师;别了,亲爱的同学。在以后的读书声里,我将带着新的梦想扬帆起航,驶向心灵更广阔的领域。

    【名师点评】在考场作文中,一说到离别,很多考生会着重刻画离别的场景,而这篇作文独辟蹊径,将“读书声”和“离别”自然结合,在百听不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考作文审题技法精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im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