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与诗意

生活与诗意

作者: 未见Elan | 来源:发表于2016-09-19 22:41 被阅读0次

    〖零〗

    曾记否,那年春天,殷红的通知书,像是山坡上怒放的杜鹃。

    辞别了备战考研的那个冬天,告别了一夜夜的辗转难眠,最后的奋力一搏,印证了从古传唱至今的那句福不唐捐。

    像多少人一样,我怀揣着内心的梦想,背上远去的行囊。

    耳畔不禁响起一位智者的叮咛与嘱托:

    “那些为追求知识而背井离乡的人,行走在真正的大道上。”
    ——穆罕默德

    〖壹〗

    入学那天,立秋已过,但暑气仍在,秋风尚未展现它的威力。玉泉路校区拔地而起的梧桐和白杨依然枝叶葳蕤,礼堂前婆娑的草坪更像是怕被秋风掘走一样,悄悄地吮吸着晨露。道路旁的油松、雪松和白皮松,像是一名名岿然不动的秦朝战士,披挂上阵、武装到叶子,静静地守护着那镌刻在磐石上隽永的句子——“博学笃志,格物明德”。

    《礼记·大学》一开篇,便讲出了做学问的方法与原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明德”,是说“明德”这样光明美好的品德我们人人原本都有,之所以现在不明了,是因为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沾染、熏习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和看法,导致原本“明”的“明德”被障碍住了。这就好比阴天的时候,乌云遮住了太阳,虽然是白天,但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这时候不是太阳没有了,只是太阳的温暖与光辉被云层暂时地挡住了,等到什么时候乌云散去,阳光又会尽显它的光芒万丈。因此,古人才劝我们做学问首先要“明明德”。此句,与校训中的“格物明德”,同出一源。

    接下来的“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讲的是校训中的“博学笃志”。儒家的学习中,非常重视立志。这一点放在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上,照样有丰富的活力。胸无大志的人,就算才华、技术再怎样精湛,终究逃不过生活的鸡毛蒜皮与蝇营狗苟。相反,心怀天下的人是舍弃了一己私利的人,他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无关个人的荣辱,是为了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考虑。今天的中国需要这样的人。因为,唯有树立远大理想的人,才是真正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中国人!才是有梦的中国人!

    此外,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背离了“至善”的科学,非但不能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反而可能造成世界的灭亡!因此,“博学”重在“笃志”,“笃志”重在“止于至善”。科学研究是对真理的追求,对未知的探索,这样一个追求真理、探索无限的过程,正是应了那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是多么令人叹为观止。经历了朝代更迭的大风大浪,见证了从铁器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巨大跨越,这些尘封在血肉里的句子,历久弥新,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绽放出鲜活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竟是如此神奇,它穿越时空与我们相遇,为每一个活在今天的中国人,带来一份源自古圣先贤的慰问与叮嘱。


    〖贰〗

    在玉泉路集中教学的日子里,有供在校生随意选择的琳琅满目的课程,有让大家开拓视野的五彩缤纷的讲座,更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那段闪光的岁月里,我有幸加入了中国科学院博士合唱团(简称博合),这是一个充满朝气又纪律严整的组织。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庄教授任团长,中央交响乐团合唱团女高音、国家一级演员林玉赤女士担任指挥。

    刚刚加入博合的时候,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音乐小白,不会识谱,音准很烂。在指挥林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团里师兄师姐耐心的帮助下,我渐渐成长成为一名男低音领唱。那是一段艰苦卓绝的日子,也是化茧成蝶的蜕变。说实话,在博合学习声乐所遇到的困难,丝毫不比科研上面临的挑战要少。

    在博合学习音乐的时候,我渐渐发现,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声乐也是一门科学!随着钢伴弹起前奏,整个合唱团就像从沉睡中苏醒。Soprano(女高音), Alto(女中音), Tenor(男高音)以及Bass(男低音)渐次发声,整个团队演唱的节奏、强弱乃至呼吸都掌控在指挥林玉赤老师那一双饱经音符浸润的手上。

    合唱就像一首诗,从起笔到高潮,再到收尾,浑然一体。

    合唱就像一束花,既有火树银花,也有嫩枝绿叶。不同于独唱,合唱更加注重不同声部之间的完整性、统一性,更加需要甘于寂寞的付出与坚持。

    合唱又像是基因的表达与调控。音符的高低起伏,音量的强弱变化,好似细胞里某个基因的激活与抑制;不同声部的转圜进退、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仿佛同一生理过程中,不同基因之间的团结协作;一首完整的曲子,情绪或明或暗,或悲或喜,就好比是一个物种完整的生活史,从生到死,从朝至暮。从艺术角度来说,是演唱者借用音符与旋律的跌宕起伏,共同演奏出了乐谱中的态度与情感。放到科学上,就像是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调控,共同谱写了一首生命之歌!

    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在其《生命的壮阔》一书中,曾写道:科学即是“可解释的艺术”。我想,这句话反过来说好像更有味道,即:艺术即是“不可解释的科学”。


    〖叁〗

    暌别了丰富多彩的研究生一年级,完成了集中教学的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从新生蜕变成了师兄/师姐。

    每一个刚刚回所的我们,就像一粒粒播撒到田垄上的种子,怀揣着对于春风和暖阳的美好幻想,奔向深不可测的大地。

    回所以后的日子,不禁让我想起张九龄在唐开元末年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感遇十二首·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此诗的创作背景,原是唐玄宗声色犬马,荒废朝政,贬黜张九龄,宠信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只会溜须拍马的牛仙客。牛、李结党营私,党同伐异,致使朝政乌烟瘴气。张九龄对此唏嘘不已,便用比兴的手法,托物言志,写下了感情真挚敦厚的《感遇十二首》。

    另外,关于丹橘,还有这样一个寓言:

    阳虎去齐走赵,(赵)简主问曰:“吾闻子善树人。”
    虎曰:“臣居鲁,树三人,皆为令尹;及虎抵罪于鲁,皆搜索于虎也。臣居齐,荐三人,一人得近王,一人为县令,一人为候吏;及臣得罪,近王者不见臣,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虎不善树人。”
    主俯而笑曰:“夫树柤梨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作者歌颂柑橘“岁寒心”的品德与“可以荐嘉客”的才华,借柑橘与桃李的差异,不光提醒玄宗要“慎所树”,实在说,也是提醒我们每一位读过这首诗的读者要“慎所树”啊!

    交友不慎的例子,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或者是像唐玄宗这样,葬送了江山和皇位;或者是像阳虎这样,反受其害。

    《荀子·劝学篇》中讲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像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说起来好像人尽皆知,但是真正在为人处世中处处注意的又有几人呢?是故,“慎所树”落实到交友上,便是亲贤远佞。诸位切记!莫要马虎!

    再进一步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是一片天地,我们平日里的思想观念,就好比是在心里耕耘。在心田上更要注意“慎所树”了。因为,人人心中既有丹橘,也有荆棘。丹橘者,乃心中之明德,谓之诗意;荆棘者,乃心中之贪嗔,谓之苟且。树丹橘,则“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荆棘,则“成而刺人”。若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谁会傻到去纵容心里的荆棘,而不去长养内心的丹橘呢?是故古德常讲: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如此说来,面对科研路上的种种逆境的打击,难道我们还要任由沮丧与自卑的荆棘在心里张牙舞爪嘛?毕竟,实验一时的成败,无法注解人生的冷暖,唯有持之以恒、不卑不亢的浇灌,才能收获心中那梦想的丹橘!


    〖终〗

    校训“博学笃志,格物明德”这八个字,是在告诫每一个踏进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莘莘学子,纵然身陷迷茫与慌乱,仍不能忘记拔除心中的荆棘,滋养内心的丹橘。莫让生活工作的顺逆左右情绪的悲喜,因为,随波逐流的舟舆注定找不到彼岸的磁极。

    狂风骤雨时,虽然乌云遮住了太阳,但是请别忘了,太阳还在那里。

    睁开双眼后才发现,原来,生活无处不诗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与诗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in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