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很久去理解有人和我不一样,也花了很多时间理解有人和我一样。有段时间因为自己的信念感受过孤独,我可以合群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想,当我不想和大家做一样的事情的时候,我经常会感受到孤独。大家的日常的行为,批判或者赞许的一切我并不一定都是认可的。我看得到主流的观点,我也明白自己内心所想,高中生的我害怕去挑战它,因为我害怕失去朋友,变得更加孤独。索性就独行,不会和身边的朋友交流我的全部不赞同,只是把我所想放在心里,去做。
但是我也会想要分享,我也会有在自己的信念上做错的时候,很多受挫或者想分享的时刻,我都通过和自己对话的方式解决了。当然之后我也意识到对我来说,文字、和自己交流是我解压的一种方式。
偶尔某些瞬间产生的感受,会让我会问自己世界上是不是只有我会这么想,每当我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孤独感都会随之俱来。因为这是我的对话,没有人会回答这个问题,在我没看到实例之前,我只能怀疑:这个推测是对的。直到某天我听到了某些小众音乐的歌词、某本书中的一段描写、抑或是某人一小段随笔。我惊奇的发现原来有这种感受的人不止我一个。再去看看有关评论,我能找到更多有共感的人(虽然数量也算不上多,有就足够)。那一刻,我感觉我其实没有我想象中的孤独。
我开始体会到小众文化存在的必要性,它不一定需要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但是他确确实实是我们日常能够感受到的一些情绪和看到的现象。他不需要一定像主流一样积极向上,他会给你带来更多丰厚的体验以及难以找到的共情。它也会吸引一批有相同感受的受众,可能不多,但是会有,我渐渐体会到我的很多感受周围人有共感的并不多,但是放诸世界,很大概率会有的。想到这,每当我觉得没有人能够体会和理解的时候,我的失落感都会减轻不少。
“每个人都是特别的。”
“如果每个人都是特别的,那么特别又有什么特别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