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粗略的阅读了《稀缺》这本书。虽然书名叫“稀缺”,但实际上核心词可以认为是“带宽”。带宽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个人分析、决策的思维能力(书中称为“流体智力”),另一部分即自控能力。作者认为稀缺带来的管窥效应虽然短期会让人专注,但长期来看却会降低人的带宽,从而造成负面的影响。贫穷作为重要的例子始终贯穿本书,用以说明不一定是个人能力原因造成了贫穷,也可以是贫穷降低了个人能力。
书中的“稀缺陷阱”比较引起我的兴趣。所谓稀缺陷阱,源于人们将可预期事件当作突如其来的事件处理,从而让稀缺更易发生;用古话来讲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者认为解决稀缺的办法在于留有余闲,但由于稀缺带来的管窥效应,人们的注意力在无意识中被放在了稀缺的事物上,如贫穷、某项即将到达deadline的工作,资源(金钱、时间、精力等)总是被高优分配在这些事物,导致没有余闲。
而人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发生,各种各样的事务需要应付,没有余闲导致了人们疲于奔命,持续忙于应付眼前,形成“老鼠赛跑”似的恶性循环,无法摆脱。在作者的实验中,即时在某个时刻通过外力帮助人们解决当前问题、并提供了一定余裕,在一段时间之后,实验中的人仍会陷入之前的状态,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善。
这个场景让人感到似曾相识。工作中经常会有人感叹:“太忙了,过完这一阵就好了。”旁边会有人提醒:“过完这一阵,还有下一阵。”现实也确实如此。刚参与工作的职场人,在面对各类开销时,情景也是何其相似,为了应付眼前的生活,成为月光族、透支,当有疾病之类的突然状况发生时,靠本人根本无法应对。
那如何应对稀缺?
对于稀缺会降低个人的带宽,有几种处理方式。一是想办法让稀缺对带宽的降低尽可能的少。通过对事物优先级的划分,防止不重要的稀缺占用太多精力,重点处理重要问题。在进行权衡时,也不要被眼前的紧急事务左右自己的判断,而要进行理性判断。换句话说,人们总是想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带宽。另外,就是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带宽,通过深度工作的训练,让自己能够习惯于专注的工作,提升效率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参考《深度工作》,一本不错的关于如何进行深度工作的实操手册);通过冥想、运动、养成习惯、意志力训练,来提升自己的自控力(参考《自控力》,本书详细解释人们为何失控、如何失控、何时失控,并基于此总结了多类帮助人们提升自控力的方式)。
对于稀缺容易让人掉入稀缺陷阱、进入恶性循环,就需要自己有长远规划的能力,能够在适当的时间从眼前的事务抽身出来,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不管是进行家庭理财、购买保险,还是通过刻意练习,在平时提升能力、积累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未来的变化,都是让自己留有余裕、建立缓冲的有效方式。
经济学就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但传统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不理性的,行为经济学即是在这一前提下对传统经济学的补充。而稀缺作为经济学中的最基本概念,也会通过各种非理性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更好的理解稀缺,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自己。
.巴赫与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