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偶然看到简书,可以发表普通人的所思所想,然后偶然一个念头冒出来,这或许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特别对我这样已到一定年龄、在某方面有较为丰富积淀,但是还没有真正确定自己生活方式的人。
今天在CBD的高楼间路过,看到一对母子说笑走路,母亲很怜惜地欣赏儿子,但我听到她笑着评价了儿子一句,“就是心累哈”,不由地触动了我,不管什么阶层的人,城市里或游离于外的人,国内或国外的人,都有着消除忧惧烦恼和内心不安与痛苦的诉求。
这本是文化、哲学、教育应当承担的事,以文化民。但是随着传统文化系统的被破坏,做人与修养方面教育的缺失,怎样来改变这个世界呢?呼吁不若笃行,匹夫尽一份力,也许要的就是这份心而已。
七零后虽然是在经济改革浪潮中度过青少年期,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接触和汲取仍是其来有自,儒释道的经典与论著多有涉猎,于中佛学对当今社会的文化建设尤其重要,否则儒家内圣外王就没有了心学的根基,最多成了徒有其表。而中国特色的禅宗,及深厚的理论与禅修指导,对今人的价值实在不可多得。怎样用今天的话发挥这种修心的文化作用,给人真正的内心方向,从迷惑烦恼中走向觉醒,已有不少大师们在作系统的工作,然而作为学生辈,怎样做出自己的贡献呢?或许交流与共同的学习,会成为有趣的一种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