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一无所知。然而,他们又几乎无所不知,甚至知道的太多。—菲利普·迪克《未成年人》
“爸爸妈妈如果离婚了,你跟谁?”很多人从小就会听到这句话,甚至不止一遍。近几个月,微博先是被王宝强沦陷,再次又被林丹刷爆。而当大众的目光是朝向两口子的“忠贞与否”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无辜人群被遗忘了,那就是孩子。
可是好像有很奇怪,当大家对着两口子的“忠贞”谈论的时候,两口子却好像并不会拿着大家对于自己的评论当“免死金牌”,这时候,就如同一场战争,其实严格来说更像一场“斗技”,孩子是最终的裁判者。
“獐死于麝,鹿死于角”原本毫无伤害力的东西,最后死于自己身上最有用的那块部分。孩子也是一样。家长总喜欢说:“大人的事情,小孩不要管!”。当这笔“生死”大权落入孩子手中时,做家长的会不遗余力的往孩子身上按上一系列“莫须有”的责任。比如,你是家庭的一份子,爸爸妈妈离婚,你跟谁,由你来说了算。当孩子想要回避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做家长的会立刻“潸然泪下”,甚至痛诉这么几年或者十几年养了一只“白眼狼”,在关键时候,孩子居然回避对自己这么重要的答案。
其实,不是孩子不想回答,是真的没有办法回答。在“你好我好”的时候,家长收回孩子作为选择者的权利,在“斗技”的时候,你又想让孩子恢复这一权利,而且让这一权利,在刚刚好的时候,刚刚好对你有利。孩子无论怎么样回答,对另外一方甚至另外一方的整个家庭,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一个同学,专门搞离婚诉讼案,她说,最后闹到法庭上的离婚,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两口子个孩子一样,在大庭广众之下争财产,你的我的算的门清。孩子则像一位大人,在面对法官的询问和向父母表达意思的时候,不管是语气还是话语都不像是那个年龄段该透露出来的。同学说,每次判完离婚案,都不愿意在法庭再待一刻,走之前,她都会再看看那个被双方家庭“器重”的孩子。双方家庭都在用尽各种方法“讨好”这位小小裁判者。
很多亲手“裁判”自己父母离婚的孩子,在长大之后,无非有两种选择。结一场不离婚的婚或者永不结婚,他们清楚婚姻对于他们代表着什么,对于自己的下一代代表着什么。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我听说过因为年龄到了,所以要结婚的。我听说过因为她(他)条件还不错的,所以要结婚了。我听说过因为怀了孩子,所以要结婚的。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我希望,是因为爱情。谁结婚的是时候不是这样的想的,在结婚之前,大家都会力排“他因”,尽量的把结婚“神圣化”,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恨不得在头顶上写一个牌子,“我们要结婚了,因为爱情”。最后终于在爱的催化下你们结婚了。生活,逃不过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来一番翻炒,什么味都出来了。争吵如同“大姨妈”一样,反正不那么准时,但总会来,如果有一天不来了,那就证明是真的没有感情了。“相敬如宾”的婚姻不太可能,你永远不可能在一个与你天天住在屋檐下的人身边保持完美,如果有那只有两种可能,演技指数十颗星或者就是夫妻双方之间定了什么不可描述的“协议”。
孩子既然被你们标榜成“爱情的结晶”,那当你们不爱了时候,请不要拿着这块“宝石”为自己的胜利与否下最大的“赌注”。不然只会让孩子在学完生理知识后认为,他们只是由于父母双方,在特定的条件下,没有控制好体内的“荷尔蒙”而意外产生的“衍生物”。
既然你们是因为相爱结婚,因为不爱离婚。请将离婚这一“斗技”的范围,缩小在双方之间,不要再问“爸妈离婚了,你跟谁?”这样的问题,孩子谁都想跟,他们不想回家见不到任何一个人,更不像由于父母双方的分开,而想得到双方的爱而偷偷摸摸。孩子们想要的是纯粹的爱,这一点他们比成年人知道的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