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教语文就是讲文章,了解作者,了解背景,知道文章故事内容,懂得文章的主旨,懂得作者的情感,再深一点,就是赏析文章的语言、人物的形象,借鉴文章的写法。
随着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对文章的理解有所不同。文章无非就是个例子,它有广阔的外延,还有思想的高度及深度,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
一、三国知多少
《孙权劝学》这是三国时候吴国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拓展开来,比如: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发生在什么时候?距现在多少年了?三国的皇帝分别是谁?有哪些著名的故事?成语或者歇后语?与三国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把孙权劝学放在三国巨大的画面中,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二、读懂故事
教文言文无非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会翻译。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主要完成这个环节,以为翻译完课文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就是典型的教教材。
三、孙权的“劝”
孙权劝了几次?结果怎么样?怎样劝成功的?对你有怎样的启发?你是怎样劝人的?别人是怎样劝你的?为什么父母劝读书不喜欢听?
看来劝人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策略。生活中需要劝人的调解员,法院需要调解员,民政局需要调解员……调解员现在是一种职业。
生活中,你如何在家充当调解员?学校中你怎样当调解员?调解成功,让生活更和谐,更美好。
四、吕蒙的“学”
吕蒙怎么学习的?学习的效果如何?借谁来表现吕蒙学习进步大?鲁肃是怎样的人物?他怎样看待吕蒙的变化?他为什么与吕蒙结为兄弟?你如何看待鲁肃与吕蒙结巴子?
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推测一下,吕蒙会受到哪些人的尊敬和爱戴?吕蒙内心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现在你对学习有了怎样不同的认识?身边哪些人的学习例子,激励着你?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对终身学习有怎样的理解?
五、体验中学习
学生会背诵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孙权劝学》 。有人做独白,有人当孙权,有人当吕蒙,有人当鲁肃,有人当蒙母。用文言文对话,配上恰当的语气语调,加上合适的动作。评出最佳的演员和团队,孩子们热情高涨。体验,让学习更深刻,更难忘。《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所有学生都会背,会翻译,都参与了扮演,都完成了练习册习题。
这样的教学,孩子们学的有趣,听的入迷。大部分环节都是学生在互动,老师只是引导,而不是在彰显自己。
网友评论